background image

焊接应力的消除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焊接顺序制订时,应保证收缩大的焊缝先

焊,由部件拼构件,尽可能减少约束条件下的焊接。至于焊后热处理是消除(减少)应力的
一个好方法,但也受到限制。杆件太大时无法进行整体热处理,而且成本要增加很多。振动
实效的处理方法,目前只在一些特定产品上用过,还受到很多限制。至于锤击等方法,只能
部分减少焊接应力,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如果产品的要求确实高,最好是采用焊后热处
理的方法。
焊接应力的产生

焊接过程中焊件中产生的内应力和焊接热过程引起的焊件的形状和尺寸变化。焊接过

程的不均匀温度场以及由它引起的局部塑性变形和比容不同的组织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
的根本原因。当焊接引起的不均匀温度场尚未消失时,焊件中的这种应力和变形称为瞬态焊
接应力和变形;焊接温度场消失后的应力和变形称为残余焊接应力和变形。在没有外力作用
的条件下,焊接应力在焊件内部是平衡的。焊接应力和变形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焊件的功能
和外观,因此是设计和制造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应力的分布、影响以及消除和调整的

方法。

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

 在厚度不大的焊件中,焊接残余应力基本上是平面应力,厚度方

向的应力很小。在自由状态下焊接的平板,沿焊缝方向的纵向残余应力

[6]X 在焊缝及其附

近一般为拉应力,在远离焊缝处则为压应力。对于低碳钢和强度不高的低合金结构钢(屈服
强度小于

 400 兆帕),焊缝上的残余应力[6]X 可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6]S(图 1 [焊缝中纵

向残余应力分布

]分布" class=image>)。垂直于焊缝方向的横向残余应力[6]的分布与焊接顺

序和方向有关,后焊的区段一般为拉应力,但平板对接焊时焊缝两端的

[6]经常为压应力

(图

2[焊缝中横向残余应力分]分" class=image>[布])。厚板焊缝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6]与

焊接方法有关。电渣焊缝中

[6]为拉应力。多层焊缝则[6]较低。[6]在厚度上的分布是中心部位

最高,逐渐向表面过渡到零。

[6]X 和[6]在焊缝厚度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电渣焊缝中心部

[6]X 和[6]的数值大于表层。 多层焊缝则与此相反,表层应力大于中心部位(图 3 [厚板多

层焊缝中残余应力在厚度上的分布

])。在拘束状态下进行焊接(如封闭焊缝)时,则可能

在比自由状态下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较高的拉应力

[6]X 和[6],因而是更为危险的内应力。

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残余应力

的大小和分布。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件有 6 个方面的影响。①对强度的影响:如果

在高残余拉应力区中存在严重的缺陷,而焊件又在低于脆性转变温度下工作,则焊接残余
应力将使静载强度降低。在循环应力作用下

,如果在应力集中处存在着残余拉应力,则焊接残

余拉应力将使焊件的疲劳强度降低。焊件的疲劳强度除与残余应力的大小有关外

,还与焊件

的应力集中系数应力循环特征系数

 [6][min]/[6][max]和循环应力的最大值[6][max]有关其影

响随应力集中系数的降低而减弱

,随[6][min]/[6][max]的降低而加剧(例如对交变疲劳强度的

影响大于脉冲疲劳)

,随[6][max]的增加而减弱。当[6][max]接近于屈服强度时,残余应力的

影响逐渐消失。②对刚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与外载引起的应力相叠加,可能使焊件局部
提前屈服产生塑性变形。焊件的刚度会因此而降低。③对受压焊件稳定性的影响:焊接杆件
受压时,焊接残余应力与外载所引起的应力相叠加,可能使杆件局部屈服或使杆件局部失
稳,杆件的整体稳定性将因此而降低。残余应力对稳定性的影响取决于杆件的几何形状和内
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对非封闭截面(如工字形截面)杆件的影响比封闭截面(如箱形截面)
的影响大。④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对焊件的加工精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焊件的刚度越小,加工量越大,对精度的影响也越大。⑤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焊接残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