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贸易条件变化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

1980-2006 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认为反映贸易公平的价格贸易条

件处于恶化之中,而反映贸易效率的收入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
引起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主要对策。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 贸易利益

 

  

 

  一、引言

 

  

 

  贸易条件这一概念很早就在经济学经典理论文献中出现了,但由于受传统国际贸易模
式一定是正博弈过程的影响,贸易条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学
者们的广泛讨论和研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普雷维什

(RaulPrebisch,1950) 和辛格 (Hans 

Singer,1950)提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之后,关于贸易条件的研究才持续不断
进行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政策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占全球贸
易总额比重的大幅提高,贸易结构也有较大的改善,那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中国
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使中国贸易条件向有利的
方向变化

  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变动的基本概念。根据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贸
易条件说明了国际贸易为两国带来的利益范围及各国在利益分配中各占的比例。但是由于利
用马歇尔提供曲线的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因此根据提供曲线研究贸易条
件只适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同样不能具体地定量地得到一国一定时期贸易条件变化情况。
在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中,采用进出口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编制不同指数形式对贸易条件
变化进行评价。在贸易条件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中出现了不同侧面反映贸易条件变化的各种
形式的贸易条件指数,最主要的有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
易条件等四种形式。本文主要考察价中国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NBTT,也经常被称为净贸易条件、净易货贸易条件或净实物贸易条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反映的是一国出口单位价值商品

能获得单位价值进口商品的变化,体现的是贸易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收入贸易条件
(Income Terms of Trade,ITT)是通过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商品数量指数而得到的,反
映的是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情况,即出口收入变动所能获得进口商品的变
化,体现的是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效率的问题。

 

  

 

  二、中国贸易条件评价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on line 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中国 1980 年至

2006 年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进行评价。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形成了比较明显
的对比,出口价格指数在大幅度波动中降低,而进口价格指数则是在小幅度波动中提高,
并且进口价格指数提高的程度大于出口指数降低的程度。正是在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大
幅度波动下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小幅度波动提高和进口价格指数提高的程度大于出口指
数下降的程度的共同作用下,

1980 年至 2006 年这 27 年问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总体趋势

是有较大波动的下降,与

1980 年相比,中国贸易条件除 1981 年都处于恶化之中。这说明中

国出口单位价值商品所能获得的单位进口商品是减少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公平分配
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的幅度看,这种波动具有一定的收敛性,用每
5 年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做一次移动标准差分析,所得到的标准差变动也呈现出比较明显
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是在减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