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谈开平碉楼建筑的审美特征

 

 审美是人类与时俱进的精神活动与精神依托,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多种文

化融合的大体系

,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审美的多样性。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最具代

表的儒、道、禅三家,一方面体现为相互差别的美学倾向同时又共同塑造了中国基本的美学
价值。儒家美学的

“中和”之美,道家美学的“自然”之美,禅宗美学的“彻悟”之美等,都带

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其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漫长的积累形成过程中,同时
也在稳定地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

 

  但是,随着时代和国际化形势的变迁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最早产生于西方的

“现代审美

”又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本土审美的发展方向。自古作为“南边蛮荒、瘴夷之地”的广东,

是中原战时难民的逃难地和失宠士大夫的流放地,人们本来就比较地厌倦封建文化,且历
代作为中国主要的通商口岸之一,接触

“西洋”更多,所以也更具开放传统。西方的东西,包

括美学观念因此也受到了更多的欢迎。随着西方艺术与建筑进入了现代主义阶段,广东也率
先步其后尘,从初始的

“搬来主义”、“中洋杂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近代岭南建筑风格,

其中开平碉楼的建筑应属代表之一。本文以现代美学为线索

,阐述了现今当代开平碉楼建筑

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大众审美;中西交融;华侨文化;开平碉楼建筑

 

  

 

  一、中国建筑审美与近代西方建筑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很强的归纳性。先秦哲学家荀子说:

“不全不�不足以谓之美。”就是

说艺术既要有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
集中表现生活和自然。中国传统艺术表达方式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
创造了民族独特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大至于建筑小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
原则来处理。攉取了自然、社会、心理的众多具体事物抽象出一种和谐的平衡,讲究

“天人合

”,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造成了中国艺术重性情的特殊风格。中国的传统美学不

操纵具体艺术形态的发展方法,却引领着艺术发展的指向。

 

  中国传统建建筑一直都稳定地维持着自身发展规律。但是,在明代,由于对建筑结构的
合理性和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建筑技术的进步却没有推进审
美的进一步发展,而局限在原有的审美体系中。审美主体渐渐在审美中的重用逐渐独立。到
了清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堆砌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中国传统建筑走向了辉煌后的没
落。

 

  在西方由于文艺复兴对人性的解放,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接踵而来的资本主义
和工业革命,更使科学技术与文化得以空前发展,其建筑也因此而具有更高的科学技术含
量和文化影响力,为近代建筑美学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同时也给中国传统美学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由于逻辑上的连续性和建筑审美发展态势产生的作用和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的社会审美变化,西方美学并没有从根本上被中国传统美学排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开始
受到西方的影响;建造师们对建筑风格有了更多的追求,传统建筑形式构成中很多有具有
隐喻含义的各种元素被提取出来,与西方偏重自然和写实的造型元素相结合,产生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