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 要:本文介绍了煤间接液化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以及我单位煤间接液化生产中心脱
碳单元的工艺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费托合成 热钾碱

  脱碳技术

  一、关于

FT 技术的发展历史

  煤炭间接液化是首先将煤气化制合成气(

CO+H2),经净化、调整 H2/CO 比,再经过

催化合成,得到液体燃料。此法是

1923 年由德国皇家煤炭研究所的科学家 Frans Fischer 和

Hans Tropsch 发明,所以又称为 Fischer-Tropsch(简称 F-T)合成或费托合成。1934 年,德国鲁
尔化学公司开始建立第一个

FT 合成油厂,并于 1936 年投产,年产 20 万吨合成油。到了

1944 年,德国共建有 9 座合成油工厂,年产 70 万吨合成油。
  南非从事煤液化生产的历史也很悠久,

 50 年代初,成立了 SASOL 公司,建立 Sasol-

工厂,于

1955 年投产,年产量 25 万吨液体燃料及其他化学品,1959 年开始盈利。1980 年

SASOL 公司的 Sasol-

Ⅱ 工厂建成投产,每天生产约 6000 吨合成油,1982 年 SASOL 公司的

Sasol-

Ⅲ 建成并投入运转。目前 SASOL 公司已建立了三个分厂,成为年生产液体燃料 350 万

吨,乙烯

45 万吨的大型综合煤转化企业。

  

80 年代初,国内有些单位开始了煤基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其中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

研究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经过多年探索,已成功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我国已有神华鄂尔
多斯煤制油公司、伊泰集团以及潞安集团采用中科煤基合成油的技术。
  二、常用脱碳方法
  工业上采用的脱碳方法有很多,都属于用液体吸收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物理吸收,即利用

CO2 能溶于某种液体这一特性。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甲醇、碳

酸丙烯酯、环丁砜、聚乙二醇二甲醚、甲醇加二乙醇胺等。
  另一类就是化学吸收,

CO2 是酸性气体,可用碱性吸收剂进行化学反应而除去。如碳

酸钾水溶液、乙醇胺水溶液或环丁砜水溶液、氨水等。
  由于两种吸收方法各有特点,因此在选定具体方案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如吸收气体
的温度、压力、浓度,要求的净化度以及热源和吸收剂是否易得等各方面进行选择。
  三、

FT 合成原理

  费托合成是

CO 和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液态烃类为主要产品的复杂反应系统。总的

来说,是

CO 加氢和碳链增长反应。

  

1.主要反应

  

nCO+(2n+1)H2→CnH2n+2+nH2O

  

2nCO+(n+1)H2→CnH2n+2+nCO2

  (

3n+1)CO+(n+1)H2O→CnH2n+2+ (2n+1)CO2

  

2.两个基本反应

  

CO+2H2→(-C H2-)n+H2O ΔHR(227

℃)=-165KJ

  

CO+H2O→H2+CO2 ΔHR(227

℃)=-39.8 KJ

  合并后

2CO+2 H2→(-C H2-)n+CO2 ΔHR(227

℃)=-204.8 KJ

  

3.主要副反应

  甲烷化反应

 2CO+2H2→C H4+CO2

  

ΔHR(227

℃)=-254.1 KJ

  歧化反应

 2CO→C +CO2 ΔHR(227

℃)=-134 KJ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

H2 和 CO 在活化态催化剂上生成烃类产物的同时,也有 CO2 及大

量的水生成,水又与

CO 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而生成大量的 CO2,同时甲烷化反应和歧化

反应也生成大量的

CO2。因此,费托合成装置要设置专门的脱碳单元将合成尾气中的产品

分离之后,在脱除其中的

CO2,只有脱除 CO2 的尾气才能继续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