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铜矿资源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加。而我国铜矿山采选能力
和冶炼生产能力则与之极不对称;自产铜矿不能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多年来,我国大量进口
铜精矿。根据海关统计,

2005 年的进口量为 406 万 t,占世界铜精矿贸易量的 1/4。而到 2008

年进口量达到

519 万 t,占世界铜精矿贸易量的 1/3。 

  宁强县广坪镇大茅坪铜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大茅坪村。地质勘查报
告表明,该矿石主要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物,脉石矿物有碳酸钙、石英、泥质、绿泥土、绢
云母等。

 

  一、矿石性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矿性质,对原矿进行了

X 射线荧光半定量分析,原矿中可回收的有

价元素主要有铜和硫,铅、锌、金和铁的含量低,基本无回收价值。本文重点研究了浮选及用
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铜硫分离的抑制剂种类及用量。

 

  二、选矿试验

 

  

1.磨矿细度试验 

  对原矿性质经鉴定后表明,黄铜矿与部分黄铁矿共生密切,因此为使黄铜矿尽可能单
体解离,需要进行磨矿。磨矿细度试验我们采用活化剂

Na2S 用量为 100g/t、捕收剂用量为

60 g/t。(异丙基黄药 45g/t,丁基铵黑药 15g/t)、以及起泡剂 11 号油用量为 23g/t,结果表明,
该矿石磨矿细度太粗和太细时,浮选效果都不好。磨矿细度粗时,黄铜矿不能完全单体解离,
难以上浮,回收率偏低;而磨矿细度过细时,即

-74μm 含量达 90%时,铜品位虽然比较高,

但铜回收率明显降低,原因是该矿石本身易粉碎,加之磨矿时间较长,使之产生泥化所致。
综合考虑,确定磨矿细度

-74μm 含量为 70%比较合理。 

  

2.铜硫混合浮选试验 

  

2.1 活化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本研究为了考察不同活化剂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分别选取

Na2S、CuSO4、Na2S 

+CuSO4 (1:1)作为活化剂,在活化剂用量均为 10 0 g/t 的条件下与空白试验进行对比。 
  

Na2S 的活化效果优于 CuSO4 和 Na2S +CuSO4(1:1)的活化效果,虽然粗精矿铜的

品位略有降低,但回收率最高,为

87.78%,所以认为 Na2S 的活化效果最好。分析原因为加

Na2S 活化硫化矿物可以达到提高有用矿物回收率的目的,特别是对其中较难浮的氧化

铜矿的硫化作用可提高铜的回收率,经活化后明显增加矿物可浮性。

 

  按照磨矿细度试验流程进行了用量

Na2S 试验,随着用量 Na2S 的增加,硫化矿物被活

化,铜回收率开始下降,因此确定为

120 g/t。 

  

2.2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试验保持捕收剂总用量均为

80 g/t 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丁基黄药、丁基黄药+丁基铵

黑药(

3;1)、乙基黄药、乙基黑药+丁基铵黑药(3;1)、异丙基黄药、异丙基黄药+丁基铵

黑药(

3;1)等 6 种药剂组合形式的浮选效果。 

  选择异丙基黄药

+丁基铵黑药(3;1)的组合作为捕收剂。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捕收剂异丙基黄药

+丁基铵黑药(3;1)用量的逐渐增加,粗精

矿的铜品位逐渐降低,回收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用量为

60 g/t 时,粗精矿中铜品位为

2.45%,回收率较高为 95.43%,当用量继续增加,回收率开始减小,且品位也大幅度降低。
综合考虑,选择粗选阶段采用捕收剂异丙基黄药

+丁基铵黑药(3;1)用量为 60g/t。 

  

2.3 浮选时间试验 

  混合粗选浮选剂确定后,固定混合粗选磨矿细度

-74μm 含量 70%,活化剂 Na2S 为 120 

g/t,捕收剂异丙基黄药 45g/t,丁基铵黑药 15 g/t,1 1 号油 23g/t,进行了粗选时间试验。 
  浮选第

5min 和第 6min 的精矿均有均等的回收率,但到第 7min 时的精矿回收率降低比

较大,故粗选时间应定为

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