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理财产品赢了数量输了质量

 

 

银行理财产品凭借其低风险、

高收益的特性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是

2012 年度,

受资本市场低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等因素影响,今年的理财产品并未出现大家所预期的高收益;而

“挂钩型”产品的投向,则决

定了产品的投资收益。

 

    今年整体收益率降低

 

    社科院发布《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2013)》(金融蓝皮书)预计,2012 年全年的发售量将

不低于

3 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 20 万亿元;2011 年时,共有 94 家商业银行发售

银行理财产品

20270 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 16 万亿元。从 2012 年前三季度来看,

发售银行理财产品

23858 款,就已经远超了 2011 年的发行总量。 

    赢了数量却输了质量。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低于去年,

2011 年度银行理

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在

6%左右,而今年大都在 4%~5%,尤其随着银监会下发鼓励商

业银行业务创新等规定,银信理财产品都比较畅销的背景下,但这些并没有挽回理财产品低
收益的残局。目前银信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

4.47%。 

    而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期限来看,据统计,

2012 年短期理财产品依然是热销的主力,

特别是三个月内产品比去年大幅增加。在

2011 年度时,热销的“前三甲”主要集中在半年以

内短期产品,其中发售的

1~3 个月产品和一个月以内产品占比几乎均等,分别为 35.86%和

32.09%,华夏成长基金怎么样,3~6 个月产品占了 20.27%;而 2012 年度,热销的“前三甲”
主力则主要集中在

1 年以内期限的产品,其中 1~3 个月产品相比大幅提高,占比高达 60.04%,

其次是

3~6 个月产品占比 21.79%,6~12 个月产品占比 10.07%。 

    而从年化收益来看,

今年也主要集中在年化收益率为

3%~5%的产品中,占比高达 68.29%

(见附图)

“此类短期产品,主要是为了保证流动性,保证客户产品能更好地衔接上,而且

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银行业人士表示。 

    挂钩产品取向决定了投资收益

 

    从理财产品获益途径来看,主要是购买各种货币市场产品,如银行间票据和信贷类产品,
这些债券、票据的收益为投资者带来资金的增值。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债指数、企债指数
直线上扬,国债销售也异常火爆,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也均创了历史新高。

 

    从到期获益最高的理财产品来看,主要还是一些

“挂钩型”产品。据了解,这些挂钩型理

财产品能够获得的收益,并不一定直接取决于所投向的市场,而是与产品预先设定的挂钩前
提条件相关。从目前到期收益较高的产品来看,主要集中在信托、债券、保本型指数基金、
抗通胀金属保本投资产品上。其中,获得收益较高的有光大银行

[微博]推出的“阳光理财 A+

计划

2012 年第四期产品”,实际收益 13.5%;东莞银行发行的“2010 年„玉兰理财‟价值成长

系列之债券

3 号理财产品(次级)”,实现了 11.24%年化收益。还有东亚银行发行的两款保本

固定型产品,

“2010 年„牛熊增盈‟高增长区域指数型基金保本投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

10.50%;其余年化收益率在 6%左右的理财产品也比比皆是。 
    此外,在外币货币体系中,整体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澳元理财产品中。其中民
生银行发行的两款

“非凡资产管理(外汇增利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 8.25%、7.70%。

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多款澳元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在

6%以上。中恒银行客户经

理就介绍道:

“公司收益最高的就是这些挂钩产品,其中 H 股及港股基金等收益最为可观”。 

    顺应市场

  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 

    从未来投向来看,请教了江山财富理财中心总经理罗杰,据他介绍:

“顺应市场投向,

可关注三类:

1,证券类,目前大盘在 2200 点左右,可长期配置一些股票。2,建议关注低

风险信托类理财产品

,尤其是标杆型人物王亚伟复出成立私募基金公司,以及首只产品“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