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水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水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中、晚稻都能受其危
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造成严重。一般危害损失

10-20%,严重危害损失 40-

60%,甚至绝收。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

•噻嗪酮 SC 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6-

72ml/667m211d 的防治效果仍在 97.00%以上,显著高于 20%毒死蜱 EC90ml/667m2、48%扑
虱灵(噻嗪酮)

WP30g/667m2、10%吡虫啉 WP 20g/667m2 各处理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杀虫剂;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00-1 

  徐州地区的水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其不仅直接刺吸茎叶组织汁
液,消耗稻株养分,使稻粒不实,空瘪率增加,甚至出现

“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而且可以传播病毒病,特别是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近年来在徐州地
区发生很重,危害较大。为了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优良药剂,特安排此试验,现将结果总结
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吡蚜酮

•噻嗪酮 SC(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吡虫啉 WP(连

云港市东金化工有限公司);

48%扑虱灵(噻嗪酮)WP(丰山集团);20%毒死蜱 EC

(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

 

  

1.2 防治对象 

  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成若虫。

 

  

1.3 试验处理 

  试验设

7 个处理:

① 25%吡蚜酮•噻嗪酮 SC 72ml/667m2;② 25%吡蚜酮•噻嗪酮 SC 

48ml/667m2 ;

③ 25%吡蚜酮 •噻嗪酮 SC 36ml/667m2;④ 20% 毒死蜱 EC 90ml/667m2;

⑤ 48% 扑虱灵(噻嗪酮) WP  30g/667m2 ;⑥ 10% 吡虫啉 WP 20g/667m2 ;⑦空白对照

CK)。以上各处理小区面积 66.7m2,重复 3 次,随机区组排列。 

  

1.4 试验概况 

  试验在新沂市马陵山镇十里长沟村进行,水稻品种为镇稻

99,栽培管理良好,试验地

前茬小麦,土质为粘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保水能力较强。施药时间为

2010 年 8 月 9

日,每

667m2 按设计的药剂量采用工农

―16 型喷雾器对水 40kg 喷施,施药前田间保持水

4-5cm,施药后保水 6d。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每小区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

10 点,每点 2 穴,于药前调查虫量基数,药后 3、7、11d 调

查残虫量,计算校正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药后 3d 调查结果 

  见表

1,25%吡蚜酮

•噻嗪酮 SC 各处理防治效果 95.17-96.0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

防治效果;

20%毒死蜱 EC 90ml/667m2 防治效果为 90.30%,显著高于 48%扑虱灵(噻嗪

酮)

WP 30g/667m2 的 34.26%、10%吡虫啉 WP 20g/667m2 的 37.50%。 

  

2.2 用药后 7d 调查结果 

  见表

1,25%吡蚜酮

•噻嗪酮 SC 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有所增加,防治效果为 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