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目前国家对农药乳油剂型已有严格规定,低碳芳烃类溶剂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随

之而来的突出问题是农药制剂的防治效果如何:一个防效低的制剂品种不仅浪费资源,而
且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农药制剂今后研发的重心应在如何开发环保安全的增效助剂品种
上。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 2013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药安全管理研讨会上,安徽省国家农药

剂型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戴权如此表示。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专家赵旭明介绍,目前我国农药助剂品种繁多,约有 4000

多种。农药助剂年需要量达

40 万~50 万吨,其中农药表面活性剂就达 6 万吨以上。目前农药

助剂适应剂型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乳油用助剂减少,水基型制剂助剂显
著增加,农药乳油助剂占助剂销售的比例从

2006 年的 65.2%减少到 2009 年的 41.4%;农药

水基型助剂占助剂销售的比例从

2006 年的 8.9%增加为 2009 年的 43%。二是除草剂专用助

剂量超过杀虫剂助剂量,我国杀虫剂产量从

2000 年占总量的 61.3%降低到 2010 年的

31.4%,而除草剂的同期比例从 17.9%上升到 40.5%,由此影响到助剂应用对象的变化。三
是复配型农药制剂专用助剂明显增多,用于复配农药制剂的专用助剂已有数百个型号。

 

  

 赵旭明说,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因此溶剂作为农药助剂不仅用量大,而且应用

范围十分广泛。芳烃类溶剂在各种农药制剂中使用得最多,我国每年用于配制乳油所使用的
甲苯、二甲苯型有机溶剂约

40 万吨。 

  

 据戴权介绍,由于苯类、醇类溶剂闪点低,给农药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带

来了隐患。随着与国外的接轨,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对接,国内农药助剂的安全环保性问题
变得越发突出,比如对环境有影响的牛脂胺类、含苯环的一些助剂已经不能被国外市场所接
受。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生物化工专家戎志梅对此提出,应加快筛选安全、高效、合理的生物

农药剂型。纳米技术等前沿制剂和高效剂型的涌现,已在生物农药领域显示出了诱人前景。
农药的剂型以及助剂的添加对它能否最好地发挥功效非常重要,而见效慢、易受环境影响的
生物农药就更加需要适合的剂型。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农药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农药剂型正朝着

水性化、粒状化、功能化、缓释、省力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并将逐步取代传统剂型。与之相适
应的是,农药助剂向高效能、低用量、低毒性、易降解、环保、价廉的方向发展已成趋势,主要
包括以下几方面:

 

  

 绿色助剂、溶剂将替代芳烃类有机溶剂等。以松脂基植物油溶剂为例,松脂基植物油溶

剂来源于松树油,溶解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可以改善农药湿展和渗透性能,提高生物利
用率。与苯、二甲苯等轻芳烃类溶剂相比,其闪点高,生产和储运更安全。

 

  

 高分子量助剂正成为发展重点。以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剂为例,丙烯酸均聚物盐、丙烯

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钠盐、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钠盐、甲基
丙烯酸磺酸盐双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等产品先后投放市场。

 

  

 生物表面活性剂替代化学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有烷基多苷及葡萄糖酰胺、醇醚羧酸盐

及酰胺醚羧酸盐,单烷基磷酸酯及单烷基醚磷酸酯等,具有热稳定性高、可生物降解、对环
境无毒害、高效能等优点。

 

  

 水基型助剂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水基型农药本身具有低药害、低毒性、易稀释、

不易燃易爆、容易使用和环保等多重优势,为其配套的水基型助剂也将紧随其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