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

:近年来,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迅速,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

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

,难以维持失地农民的正常生活。文章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农

村耕地非农化现状展开分析

,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

原因

,从而积极探索如何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于农村耕地非农化过程中。 

  关键词

:农村耕地,失地农民,利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21-3 

  

 

  

 

  

1 农村耕地非农化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粮食来自土地,由大自然通过土地耕种这种奇特的方式赐予

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土地不但决定着人们的直接生存,也决定着人们的间接生存。上世

90 年代后期,我国一直提倡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但就在这种最严格的土

地保护制度下

,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平均每年减少近 4000 万亩。

2003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显示

,仅 2003 年,全国净减少耕地 253.74 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 2002 年的 0.098 公顷降为

0.095 公顷。国土资源部发布的 2004 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
积已从

2003 年的 1.43 亩减少到 2004 年的 1.41 亩。在人类进入工业化进程之后,耕地转变为

工业和城市用地从来是使土地增值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

是工业和城市的用地也要有个度的问题

,2004 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 217.6 万亩,在建设用地中,

发达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较多

,仅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全年建设占用的耕地就是全国的 1/3 强。

2004 年全国耕地净减少 1200.4 万亩。虽然近年来有所减缓但依然呈现出递减趋势,据中国国
土资源部发布的

2007 年与 2008 年的《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 年全国耕地面积为 18.26 亿

,净减少 61.01 万亩;2008 年中国耕地面积净减少速度放缓,耕地总面积 18.2574 亿亩,净减少

29 万亩。其中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2 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原因分析 

  

2.1 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下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的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是中

国农业的第一个飞跃。根据专家估计

,1978-1984 年,农业增长贡献率为 42.2%。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这种耕地经营方式的变迁是正确的

,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从根本上讲

,还只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当然,它涉及经营权、收益权的改变,从这一意义上说,

是财产组织制度上的一种变动。但由于在主要生产资料

,即耕地的所有权没有变动,也正是这

一点

,一些地方政府任意建开发区,从农民手中把耕地圈过来,很低价格就买断了。这种做法为

什么能进行下去

?就是因为农民的耕地所有权不清,各级政府任意侵害农民利益,农民的切身

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性质的规定其实早在

1999 年修订的《宪法》第 10 条和

1986 年的《土地管理法》第 6 条都明确表示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有

的以外

,属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和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至于哪一级和哪一个组织机

构代表农村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管理法》第 10 条则继续规定

“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

体经济组织所有的

,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同时,我国的《民法通则》第 74 条也

有类似的规定

,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合作社等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

,可以属于乡镇农

民集体所有

”。这样看来似乎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与所有权主体并不存在所谓“模糊”之类的

问题。但是

,

“集体”是指哪一级,法律规定却又很不确定。各级占有多大比例,法律中没有明确

规定

,成为法律所有权规定的一个盲点,导致农村耕地真正所有权归属不清,出现所有权虚置。

这为各级政府任意侵害农民利益留下了缺口。在实践中

,所谓农地集体所有表现为乡、村和村

民小组三级所有的格局

,但各自的权利和边界并不清晰。土地权属界定尤其是所有权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