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环保疏浚的基本概念,工程方案设计,主要问题及所研究的主要

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具体论述,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底泥

 环保疏浚 底泥疏浚工程

  前

 言:

  污染河道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

,污染底泥含水率高,在自

然条件下难以快速脱水干化

,尤其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会长时间占用堆场土地资源,不利于疏

浚底泥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因此,如何做好河道环保疏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工程。

  

1 环保疏浚的概念

  为改善环境为目标的疏浚,称为环保疏浚。环保疏浚利用机械方法清除江河湖库污染底

泥,为藻类生长提供磷限制条件的环境友好型疏浚技术。

  

2 环保疏浚工程方案设计参考因素

  环保疏浚是近

30 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疏浚工程交叉的边

缘工程技术。既要考虑疏浚工程实施中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又需满足环境保

护的要求。其工程方案设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2.1 疏浚深度

  通常情况下,水域中污染沉淀物厚度不均,变化较大。疏挖中既要去除污染底泥,又要

尽量减少非污染底泥的超挖,以避免破坏,同时要降低污染底泥的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因此,

要求疏竣设备的疏挖精度大大高于一般航道疏浚或水利疏浚的疏挖精度。底泥结构由上而下

可分为三层:上部浮泥层、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上部浮泥层是底泥中最易污染上覆水体

的主要因素,是环保疏浚的主要对象。开展疏浚时也应去除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属自然

构造层,是疏浚时应该保留的部分。

  在底泥分层结构及其污染特性分析基础上,常用

“拐点法”确定底泥疏浚厚度,即从污染

物沿底泥厚度方向上的垂向分布特征找出

“拐点”(污染物浓度突然降低的点),以“拐点”以

上的厚度作为疏浚厚度

 疏挖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清除内源性污染、控制对高等水生植物和

底栖动物等的影响以及有利于生态恢复等问题。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要预防疏浚破坏水体

防渗层并造成渗漏的事故发生。另外,城市水体的底泥疏浚还要考虑和评价对河道安全的影

响,如疏浚可能引起的岸线及沿岸建(构)筑物的破损乃至坍塌等。

  

2.2 疏挖方式

  底泥的疏浚方式可分为干床疏浚和带水疏浚两种基本类型。干床疏浚是疏浚前把水放干,

一般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池塘、水库或小型河道,其底泥可通过人力清挖、机械(推土机)清

挖或水力冲挖(带浮筒的高压水枪及吸泥泵)等方式清除。干床疏浚便于人力和机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