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应急处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占 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多见,

近年来合并先心病的发病率亦有所增高。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更易诱发心衰,
威胁母婴生命。

  

  

[临床表现] 患者既往大都有心慌气短史,妊娠后加重。在心前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或

二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有奔马律或心房纤颤等。

 

  心衰的早期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有心慌,胸闷,气短,脉搏在

110 次/分以上,呼吸在 24

/分以上及肺底部可听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等;较严重时表现为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

样痰(其内可找到心衰细胞),颜面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
呼吸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最严重时表现为端坐呼吸,
口周颜面紫绀更重,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

  

X 线可显示心界扩大。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或心肌缺氧等。

  

  

[主要生理 改变 ]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好 30%~40%,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搏出量增

加,至妊娠

32~43 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产后 4~6 周恢复正

常。

  

  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临产后,每次宫缩约有

300~500 毫升血液自宫壁进

入中心循环,使心排出量增加约

20%,平均动脉压增高约 10%,致左心室负荷进一步加重。

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此时最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子宫缩小,血窦关闭,胎盘循环停止。存
在于子宫血窦内的大量血液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回心血急剧涌向心脏,引起心衰;另一
方面,由于腹内压骤减,大量血液都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严重减少,易造成周围循
环衰竭。

  

  产后

1~2 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份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

脏负荷又有所加重。由于上述原因,心脏病孕妇在妊娠

32 周时,分娩期及产后 3 天内心脏

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对心脏病合并妊娠者,在处理上应备加注意。

  

  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代偿状态等有关,胎儿可因子宫淤
血及缺氧而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

  

  

[院前处理]

必要时患者半坐位推送医院,有条件可予吸混合氧气。

  

  

[急诊检查]  

  

1、询问过去病史及门诊诊治情况

  详细复习门诊病历,注意过去有无心力衰竭史,孕

期情况及治疗经过。如为先天性心脏病,须区分青紫型或非青紫型,作过哪些诊断性检查及
检查结果。

  

  

2、体格检查

  查体时应做全身系统检查,注意心功能情况,如呼吸,脉搏,能否平卧

等。心脏检查注意心脏扩大情况,有无猫喘,心率及心律,杂音性质,颈静脉怒张,毛细血
管搏动。注意心衰体征如青紫,肺部啰音,以及浮肿,肝大,腹水等。

  

  

3、辅助检查

  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必要时检查胸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4、内科会诊明确心脏代偿功能状态与诊断处理意见,商讨分娩方式。

  

  

5、每日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律及心率,每日听诊肺底啰音。

  

  

6、产科检查同一般住院待产,注意是否合并 FGR 情况。

  

  

[诊断要点]  

  

1.

 妊娠前有心悸,气急或心力衰竭史,或体检曾被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曾有风

湿热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