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产科

产后出血防治常规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危及到产妇的生命。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而其中绝大多数是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

≥500m1 或产后 2 小时内出血量≥400mL 者。

    一、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子痫前期。
    3、积极治疗患有肝病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
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1、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 20 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取胎盘。剖宫产时应尽量避
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出。如超过

5 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

    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在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时,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征象。
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
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切忌在无宫缩时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
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断裂。
    4、胎儿娩出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 10u+10%葡萄糖 20m1 或卡孕栓 1mg 肛门
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
    ()产后
    1、正确测量出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可用实量法、称重法、面积法等相结合。
    (1)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有会阴伤口者以浸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
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
    (2)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
血量。
    2、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可疑及时处理。
    3、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产道损伤及产道血肿并正确及时处理。
    4、缩宫剂的应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及时选用催产素、前列腺素制剂(卡孕
栓、米索等

)、麦角新碱  (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禁用)等预防产后出血。

    5、对上述有高危因素产妇,在二程应开设静脉通道。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应在产前将产妇转往上级
医院。
     

 6、产后出血超过 2:1:1 比例时应寻找出血原因(2:1:1 即接产时

≥200m1,产后 2 小时内

≥100m1,产后 2 小时到 24 小时失血>100m1)。常见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产道裂伤
及凝血障碍等。有时常数种原因混合存在。

    7、分娩后在产房观察 2 小时,注意阴道出血、会阴阴道血肿、子宫收缩、膀胱充盈及生命体征。
    二、产后出血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有效制止出血的措施
    1、胎盘未娩出前如出血量多,应及时人工剥离胎盘。 部分或小叶胎盘或胎膜残留应手取或大刮匙清
官。如遇部分植入性胎盘

(全部植入者一般不出血),不应盲目剥离抠取,并应注意有无产道裂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