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重离子适应症

——眼肿瘤  

   眼肿瘤可分为小儿眼肿瘤和成人眼肿瘤,成人眼肿瘤多见于结膜癌、泪腺癌、发生于眼睑
上的眼睑癌、发生于虹膜、睫状体的葡萄膜恶性黑色素肿瘤。而小儿眼肿瘤最多见的是发生于
眼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发生于眼窝的横纹肌肉瘤。眼肿瘤,特别是在患有葡萄膜恶性黑色
素肿瘤时,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低下,其次是飞蚊症,视野狭窄等。

  眼球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粒子束治疗

  眼球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在日本每年的发病人数约为

30 人,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曾经被认为是预后极差,在日本,有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实施眼球摘除手术。在此疾
病较多的欧美地区,放射治疗作为一种保留眼球疗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日本放射线医
学综合研究所

(放医研)在 1986 年首次实施了针对此肿瘤的以保留眼球为目的的质子束治疗。

并以其后的治疗成果为基础,从

2001 年起开始了碳离子束的临床研究,显现出了很高的局

部控制率和眼球保住率。现在已经转变为高度先进医疗,针对传统上不能作为保存疗法治疗
对象的肿瘤,也正在努力达到眼球保留状态上的高度局部控制。

  眼球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产生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这种肿瘤一旦增大,就会造成
视网膜剥离,还会由视网膜向巩膜发展,并造成进一步的转移。以前,摘除眼球是唯一的治
疗手段,因此,能够保留眼球的形态和功能的保存性治疗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在这期间,
以欧美地区为中心的保留眼球疗法中,粒子束治疗被定位为是一项重要的可选择疗法,获
得了很高的疗效。

  临床试验成果

  放医研在

1986 年,以小-中等程度大小的肿瘤为对象,开始了质子束治疗,以其成果

为基础,从

2001 年开始了碳离子束的临床试验。这两种疗法都收效良好,有望成为此肿瘤

的根治性疗法。

  目前所进行的针对眼球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碳离子束治疗的对象是,利用质子束治
疗难以保留视力,不能作为治疗对象的大型肿瘤

(肿瘤直径为 15mm 以上,或肿瘤厚度在

5mm 以上);以及位于重要器官邻近位置的肿瘤(距离视神经乳头 3mm 以内)。与质子束相比,
碳离子束在侧面的射束半影小,且可以形成锐利的剂量分布,并且由于是高

LET 射线,生

物学效应也很高,因此,对位于重要器官附近的大型肿瘤,可望带来很高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在眼球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放
射性物质直接附着于肿瘤近旁以实施治疗的近距放射疗法。第二种是从身体外部瞄准肿瘤进
行照射的外部照射。碳离子束治疗也属于外部照射。照射方法是:

1 天 1 次,一周进行 4 天治

疗,总计实施

5 次,约在 8 天内完成。治疗计划是,将 CT 确定的肿瘤位置周边约 3mm 的区

域划为安全区,以此区域为目标,只对该部位进行高剂量的照射,而周围的正常组织基本
不受到照射。在实际治疗中,患者躺在床上,面部以面具模型加以固定,然后在认为是最佳
照射方向的位置上设置一个小型光源,让患者凝视这个光源,从正面实施治疗。治疗时间每
次大约是

2 秒至 7 秒。使用的碳离子束为 140MeV,目前的剂量及分割法为 70GyE/5 次(1 次

14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