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唾液腺常见疾病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又称涎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

咽部、鼻腔和上颌窦黏膜下层的小唾液腺组成。口腔的小唾液腺按其所在解剖部位,分别称
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及颊腺等。唾液腺的腺泡分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以及浆液

—黏液

混合性腺泡

3 种。腮腺由浆液性腺泡组成,下颌下腺是以分泌浆液为主的混合腺,舌下腺及

多数小唾液腺是以分泌黏液为主的混合腺。所有腺体均能分泌唾液,唾液对于吞咽、消化、味
觉、语言、口腔黏膜防护以及龋病的预防有着密切关系。

唾液腺常见疾病有唾液腺炎症、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唾液腺肿瘤及瘤样

病变等。希望大家掌握下颌下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熟悉涎石与唾液腺炎症的关系;
唾液腺粘液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唾液腺肿瘤临床表现及治疗。

唾液腺炎症
根据感染性质,唾液腺炎症

(sialadenitis)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及特异性感染 3 类。腮腺最

常见,其次为下颌下腺,而舌下腺及小唾液腺极少见。

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涎石病

(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左右

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于上唇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涎石常使
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病因]  涎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某些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炎症、

各种原因造成的唾液滞留等;也可能与机体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有关,部分涎石病患者可
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

涎石病多发生于下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

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钙的含量也高出

2 倍,钙盐容易沉积;

②下颌下腺导管

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
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以 20—40 岁的中青年为多见。病期短者数天,长者数年

甚至数十年。
    小的涎石一般不造成唾液腺导管阻塞,无任何症状。导管阻塞时则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
感染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①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感及疼痛。停止进食后不久腺

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但有些阻塞严重的病例,腺体肿胀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
至不能完全消退;

②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③导

管内的结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

发作。炎症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慢性下颌下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
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反复肿胀,检查腺体呈硬结性肿块。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及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

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等,临床可诊断为下颌下腺涎石并发下颌下腺炎。确诊应作

x 线检查。

下颌下腺涎石应选摄下颌横断片及下颌下腺侧位片,前者适用于下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
涎石,后者适用于下颌腺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涎石。钙化程度低的涎石,即所谓的阴性涎石,

x 线平片上难以显示。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作唾液腺造影检查,涎石所在处表现为圆形、

卵圆形或梭形充盈缺损。对于已确诊为涎石病者,不作唾液腺造影,以免将涎行推向导管后
部或腺体内。

  

典型的涎石病诊断不难,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舌下腺肿瘤  应与下颌下腺导管涎石鉴别。绝大多数舌下腺肿瘤无导管阻塞症状,x 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