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一章 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

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

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

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
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

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

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

口腔流行病学

oral epidemiology: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

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
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

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
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纵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

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
研究多个因素。
群组研究

cohort study: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

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
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
系。

3)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

些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分为临
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

★龋病常用的指数

① 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 为龋失补牙数、DMFS

“ ”

为龋失补牙面数。 龋 即已龋坏尚未填充

“ ”

“ ”

的牙; 失 指因龋丧失的牙; 补 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
② 乳牙龋失补指数:9 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 龋均 mean DMFT: 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 mean DMFS:
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
④ 龋面充填构成比:是指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
占的比重
⑤ 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

 

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