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谈水泥固死管柱事故处理技术

   【摘要】打水泥是一项工艺复杂,风险极大的措施,备受人们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
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常被人称为

“插旗杆”、“灌香肠”的事故,轻者需花费巨

大的处理费用,重者可导致油水井报废。该项工艺技术最大的风险就是出现管柱被水泥浆固
死在井筒内,导致油水井报废工程事故,本文就如何预防和处理此类工程事故作些探讨。

 

  【关键词】水泥固死管柱

 处理技术 倒扣 套铣 打捞 

  

1 水泥固死井下管柱的原因 

  在注水泥挤堵施工时,由于多种不明因素的影响,致使井下施工管柱被水泥固死,从
而造成井下管柱及工具不能正常起出井筒的现象,称为水泥卡钻。而其中尤以管柱内、外均
被水泥凝固住,很难解卡起出而位居水泥固死管柱之首。

 

  

2 井下管柱固死类型 

  井下管柱固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定深度的整个井筒,管柱内外全部被水泥固死,
管内管外无任何循环通道;另一类是油管内无水泥塞,但部分油套环形空间被水泥固死,
个别井甚至在环空内还存在通道,可以进行循环。不管是哪种类型,都必须采取一定的工艺
技术措施来处理才有可能起出井内管柱。

 

  

3 处理水泥固死管柱应遵循的原则 

  (

1)掌握井身及被固死管柱的结构,了解水泥固死管柱施工过程。 

  (

2)利用管柱伸长量求取固死位置,分析固死管柱状况。 

  (

3)可以先适当试转动管柱,但决不能硬扭。 

  (

4)如果水泥浆刚注人不久,水泥浆还没有完全凝固,可以立即带压大排量反洗井并

控制地层外吐,其目的是将水泥浆稀释解除卡钻。

 

  (

5)如果水泥已经固死,但具备一定循环通道,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酸浸泡,解除环

空水泥,起出被卡管柱。

 

  (

6)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只有从卡点处倒扣倒开,采用下步处理工艺技术。 

  

4 处理固死管柱工艺技术 

  处理水泥固死管柱,可以采用套铣钻杆(油管)、倒扣、震击解卡、磨铣法打捞等相结合
的方法。

 

  (

1)管柱内外全部被水泥固死,而套管内径较小,固死的管柱外无套铣空间,对这样

的卡钻事故一般采用磨铣法。即首先将水泥面以上管柱全部倒出,(或切割),再用平底磨
鞋或锅底磨鞋将被卡的管柱及水泥环一起磨掉。

 

  (

2)管柱内外全部被水泥固死,一般可采用倒扣解卡法:先测算卡点深度,将水泥面

以上管柱全部倒出,再下套铣筒,将被卡管柱与套管之间环空的水泥铣掉,套铣一根,打
捞倒扣一根(或组下套铣筒,一次套铣几根),直至将被卡管柱全部倒出。

 

  

4.1 典型实例 

  

LN209 井,1990 年 8 月 16 日开钻,1990 年 11 月 3 日完井,完钻人工井底 4930.00m,

在封堵

 J

Ⅳ 油组 4549.5-4555.0m 吸水井段时,注入水泥浆 6 m3,关井候凝 24 小时,开井候

24 小时后,全井筒打压 15MPa/30min 无压降。起出全部挤水泥管柱。在下 Ф148mm 高效

平底磨鞋钻磨管柱至

H:4335.57m,接水龙头循环时不通,下探遇阻 3t,上提悬重 100t

(原重

68t)。(设计塞面:4365.10m),活动解卡无效。历时 69 天,打捞出 2 7/8 钻杆 22

根,

3 1/2

”钻铤 10 根及 Φ148mm 高效磨鞋 1 只。 

  

4.2 通过在 LN209 井的成功套铣、打捞,总结出如下工艺 

  (

1)卡钻后首先利用管柱上体拉力及伸长长度计算出被卡管柱卡点位置。准确取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