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大学生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孩子们,欢迎从‘游乐场’模式进入到‘荒野求生’模式!”

——如果在大学生眼里,即将迈入的“社会”有一扇有形大门的话,我会兴冲冲
地在门上挂起这样一条横幅。

游乐场模式的本质,不是它是欢乐之所,而是它是由一些既定的游玩项目

——

每个项目包括确定的起点、路径、终点、时程等

——构成。在游乐场中,你的欢乐、

兴奋、惊喜、恐惧都是可以预测的。你处于一系列虚假的挑战之中。

而在荒野求生模式中,你无所依凭。你会遭遇到一个个未曾料想的、未曾遇见的
麻烦,比如饥肠辘辘、猛兽环伺,你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去独立地解决扑面而来
的棘手问题,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又一连串问题

……没有说明书、没有攻略、没

有锦囊。

两种模式分别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气质。

游乐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幻境,这个幻境里不需要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老师只需
传授知识,你只需接受。老师们永远会这样教导你:

“当你疑惑的时候,去翻教

科书!去查文献!或者随时跑来问我!

”这些话的潜台词是,前人已经为你预备

好了答案。

所以在学校里,你思考问题时总会从理论出发:某某人在某某时间提出了某某
理论,

“哇,今天又学到个新知识!”;又至理论为止:通过一番思考和探究,

你又验证了一遍该理论,或者(更牛一点的)对理论有新的扩展或深化,

“哇,

又写了篇好

paper!”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理论所在的领域,其最初的起

源,正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的问题或者受某个真实的现象而引发。而你在接触该
理论时,那个现实问题早已不存在或者不重要了;或者,它依然重要,而你却
毫不关心。所以,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沿着前人铺就的道路走下去,却不知道,这
条道路到底是要通向何方。

这种思维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无数学生感到迷茫:

“我学的这些知识到底有什

么用?!

” 当然,很多过来人,包括一些教育家、科学家、哲学家,他们会语重

心长地告诉你,这就是令人为之骄傲的

“无用之学”,“真正高贵的知识是无用

”。而在我眼里,这些都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