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i]文章摘录: 

  西方产品正在排挤中国当地的产品。外国人凭借名牌产品又一次占领了中
国。中国人喜欢使用日本富士公司和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购买

普罗克特 甘布公司、约翰逊父子公司和尤尼莱佛公司出口的洗发露、香皂、牙

……

膏和化妆品,渴望坐梅塞德斯 奔驰和宝马牌汽车

 

  国际性跨国公司,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公司,已经占领中国彩电市场的
60%。冼发、护发用品市场的 30%归外国品牌所有。外国公司生产的软饮料在
中国四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85%。过去几年,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换了
设备,建立了一些合资子公司,却忽视了为产品设计出具有促效果的包装,
没有制定适合时代发展的营销战略,也很少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前,

不含洒精的 天府可乐 不仅是各大饭店的必备品,也是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饮
料。现在,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一家合资企业生产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浓缩饮料

天与地 ;宴会桌上摆的是百事可乐。 

  甚至一些拥有世界知名品牌的中国公司,如德国人本世纪初在山东省建
立的青岛啤酒在青岛本地几乎卖不出去。外国竞争对手和本国的崂山啤酒占据

了那里的市场。该公司董事李桂荣悲叹道: 我们连家乡的市场都忽视了,这

是不可原谅的!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企业以强大的宣传攻势打入了各大超级市场和百货
公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在啤酒乐园、啤酒屋和饭店的开张仪式上,并占据
中国电视广告听黄金时间。 

  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上纯属业余水平。在过去,人们认为这些
领域根本不需要专业训练,中国企业过去不愿意为市场咨询花钱。长期以来,
企业对产品的去处和消费者的想法不感兴趣。反正国家会保障产品的销售。现
在中国企业被西方的市场营销行家逼得走投无路。美国人、日本人,现在又加
上韩国人在占领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它们每年投入数以
百万的资金用于产品推销和电视广告。 

  中国大城市的市场尤其具有吸引力。富裕的中国人就像日本人在七八十年
代、韩国人在九十年代一样,喜欢购买名牌产品。1992 年进入中国的麦当劳公
司,今天已牢牢地在快餐市场立住了脚。许多中国家庭定期光顾这个迅速膨胀
的庞大物的分店。1991 年时中国还没有外国品牌的冰淇淋,现在生产冰淇淋
的厂家已达到 220 个。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销售卡夫、和路雪和雀
巢公司冰淇淋的摊点。 

  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名牌是亚洲地区的典型错误。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
和印度尼西亚的产品在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名气。韩国人是唯一的例外。他们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