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电梯都服务于所有楼层, 则将使乘客的等待时间过
长, 存在明显的不足。采用基于动态规划的动态分区
控制方法可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使乘客的候梯时间
和乘梯时间达到最小, 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2

 动态分区

  现代高层建筑中, 在上行高峰交通模式下, 并非
要每一部电梯服务每一层楼, 因为这样不可避免地
在每一部轿厢的运行过程中, 大量增加了停站数, 使
得电梯的运行周期变长, 运行频率降低, 系统性能也
随之变差。 为优化控制, 引入分区的概念, 也就是使
一部电梯只服务于某些集中在一个区域的楼层, 并
且服务于高层的电梯还提供分配区域最低层与门厅
之间的高速往返服务。
  目前, 高层建筑中电梯的分区主要有 3 种: 静态
分区、规划时间分区以及动态分区。静态分区是固定
分配一组电梯去服务相邻的若干区域; 规划时间分
区是根据经验按预先的时间安排暂时划分一组电梯
服务于大楼; 动态分区的分区区域则取决于客流的
分布, 根据交通流的不同而动态调整分区的区域。对
于交通模式中的上高峰期, 其交通流的最大特点是
单向流量相当大, 层间交通较少, 而且有共同的起始
点。 一般情况下, 可采用固定分区算法, 但如果交通
流变化较大时, 固定分区算法便不易适应交通流的
变化, 取得的派梯效果不会很好。动态分区的方法特
别适合于高峰期交通流变化这一特点, 可显著缩短
乘客的候梯时间和乘梯时间。

3

 利用动态规划解决上高峰动态分

区问题

  求解上高峰动态分区问题可用解析法、搜索法
和动态规划等方法。Chan 和 L am 等提出用解析法
求解动态分区问题

[ 1 ]

, 但由于目标函数的复杂性, 偏

导计算量大, 实时性较差。直接搜索法是采用数值解
法经一系列迭代来产生点的序列, 使之逐步达到最
优。 变量轮换法是求解动态分区最优化问题相当有
效的直接搜索法。其基本思想是: 每次变动一个变量
而使其它变量保持不变, 即沿着这个变量的坐标轴
寻求最优, 逐个变量轮换进行, 直至找到最优

[ 2 ]

。 搜

索法采用数值解法, 简化了运算过程, 比解析法更易
编程, 计算速度快。但由于搜索法每个分区点都要进
行搜索, 因此搜索次数多, 运算量较大。 动态规划方
法是基于 B ellm an 等人提出的最优化原理, 该原理

指出:“一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 即无
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 对于先前决策所形成
的状态而言, 其以后的所有决策应构成最优策略。”
动态规划求解关键路径并不需要搜索所有路径, 只
要满足状态的无后效性, 就可以只计算各阶段的关
键路径, 最终计算出全局的最优路径。
  下面以上高峰交通流 4 部电梯服务于 16 层大
楼为例, 说明动态规划求解动态分区问题的思想, 其
动态规划图解模型如图 1 所示。

1

  动态规划求解高峰期动态分区问题模型

   按电梯上高峰动态分区的空间特征即区域来
划分动态规划的阶段, 每一个区域为一个阶段。如果
将 4 部电梯分为 4 个区, 则设起始楼层为 0, 用字母

A

表示, 最高楼层为 15, 用字母

E

表示。从

A

E

为 4 个阶段, 用字母

k

表示阶段变量, 于是从

A

E

可分为:

A

B

,

B

C

,

C

D

,

D

E

四个阶段, 即

k

= 1, 2, 3, 4。每一个阶段代表一个分区。

   每一个阶段可分配的最低楼层到最高楼层的
楼层数是这个动态规划模型的状态,

k

阶段状态变

量的取值集合为状态集合

S

k

, 并令

s

k

为已经决定的

k

阶段所取的状态,

k

= 1, 2, 3, 4。对于动态分区

而言,

k

阶段代表的分区为区间 (

s

k

,

s

k

+ 1

], 并且

s

5

=

15, 表示结束状态。具体地说, 第 1 阶段表示的区域
为大于 0 层, 小于等于

s

2

的区域。在这里, 各阶段的

状态集合如下:

S

1

= {0}

S

2

= {

k

gÞ1 ≤

k

≤ 12}

S

3

= {

k

gÞ2 ≤

k

≤ 13}

S

4

= {

k

gÞ3 ≤

k

≤ 14}

S

5

= {15}

   各阶段的状态选定后, 便可选择不同的路径转
移到下一个阶段的状态, 这个路径的选择即为决策。

k

阶段当状态为

s

k

时的决策变量用

u

k

(

s

k

) 表示。第

k

阶段从状态

s

k

出发的允许决策集合用

D

k

(

s

k

) 表

示, 显然有

u

k

(

s

k

) ∈

D

k

(

s

k

)。例如, 假设

s

1

= 10, 则

D

1

(

s

1

) = {

C

11

,

C

12

,

C

13

}。

   给定

s

k

u

k

, 则第

k

+ 1 的状态也完全确定, 即

782

控    制    与    决    策

第 1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