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问答王志纲之三

   

  方法关乎成败

  任何成功者都要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才能把偶然变成必然。就像一个小孩偶然在海边捡到了一个美丽
的贝壳,但当他有意识地收集这些贝壳,然后把它们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时,其结果和意义就大不相同

   

了。

   

  不去规划人生,就会被人生规划

  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要来规划你。有很多人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也有很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了几十年发现自己好像还是在原地兜圈子。

   

  生涯规划倒推法
  如果说生涯规划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倒推法了。因为站在设定三十年五十年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避

   

免过于功利,才能够着眼于长远,发现你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虹桥书吧 BOOK.HQDOOR.COM  

第 3 节:目录(3)         

  要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那个"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

了"道"

   

,你到了大千世界才可能与时俱进,才可能永远处于风口浪尖,立足于时代潮流的前沿。

   

  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
  一个人要成功,不管你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都要经历这么三个阶段:"让别

人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接受你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你才会把更多的机会和更重要的

   

事情交给你,最后因为你有了核心的能力人家才会离不开你,这时候你的舞台就会广阔了。

   

  问答王志纲之四

   

  丙方王志纲

   

  后记
  谁也不能选择时代,但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所处的时代尽管还有种种不足,但她仍无愧于一个

   

伟大的时代,因为人们终于有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我常说我们躬逢其盛,有幸身处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各

   

种可能的机会,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活这一辈子相当于我们父辈的几辈子。

  曾几何时,在政治挂帅集体至上的社会里,组织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每个个体只是社会这台巨型机

   

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面对太多的选择,却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常看到高考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苦
读考上大学之后,却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全凭父母安排,如果选择的是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之

后便是度日如年;还有不少同学即将跨出校门,却对外部世界一片茫然,不知要向何处去;其中一些要么是
盲目自大,频繁跳槽,处处碰壁,要么是自卑恐惧,与社会格格不入;而不少在社会上闯荡多年,已经不再

年轻的人,其实也一直是在并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奔忙,苦苦挣扎却不知所以;更多的人往往是脚踩西

   

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随波逐流,不知不觉中老之将至,人生困厄何言幸福。

  人生是一场博弈,你不去规划人生,人生就要来规划你。如果说过去人们面对的是一种因匮乏和限制而
无法选择的痛苦,那么今天人们遭遇的则是因为丰富和诱惑而难以抉择的茫然。一个人的迷茫是一个人的痛

苦,而一个群体乃至一代人的迷茫则是一种社会的危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我,过得幸
福而充实,不走或少走弯路?面对诸多选择,如何把握大势、顺应规律,主动地规划人生之路,而不是被动

   

地让命运牵着走,则成了当今人们绕不开的一个命题。
  从做记者到后来做战略咨询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的成功者,更见过无数失败的人。总结下来无论是小

到一个人,还是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其成功无不是因为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
大势、规律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势而为。孙中山所谓"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

         

也是这个道理。
WWW.HQDOOR.COM←

 

  

虫工←木桥 书←吧←

第 4 节:目录(4)         

  不久前,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关于生涯规划的一期节目。主题是分别由
50 后、60 后、80 后三组嘉宾为一位 19 岁的大二学生设计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得出的结果耐人寻味。50 后

和 60 后两组嘉宾根据这位同学开朗热情、待人诚恳耐心、人缘好、热心社团工作的特点,一致认为他适合

从事公益事业,认为他朝这个方向努力,20 年后也许会成为公益组织的领导者。但是 80 后则不赞同,他们

认为这位同学应该是一个像马云一样的创业者,20 年后会有自己的公司,而且是上市公司。他们认为只有

赚取更多财富才算成功。显然,两代人的着眼点不同。前者基于 20 年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非

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公益组织和机构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而后者眼睛盯着的是当今

的成功者,并以此作为 20 年后的榜样和目标。20 年后的中国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显然这种设计是刻舟求

   

剑。
  因此,年轻人面临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时,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找准方向殊为关键。然而在如今这

个信息爆炸、机会频生、喧嚣浮躁的时代,本该超然的学生也变得短视和功利,难以静下心来关注事物的本

   

质,很容易错把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作为人生目标。

  我们不能苛求这些混沌未开的年轻人,想要减少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剧,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己
所能,把一些识人阅世的经验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打开眼界,不再只是盲目地跟风,而

是通过认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及未来的发展大势,认清他们所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使主观与客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