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为里 ,里用围墙封闭起来,闾便是里巷的大门。居民被这样编组起来,很方便管理。商朝
时,有一位叫做商容的人,受百姓爱戴,却为纣王不容。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特意对商
容居住的闾进行旌表,表示了礼贤的敬意,由此开启了表闾先河。到后来,表闾逐渐演变
成了一种旌表制度,当本里的人做了善行,政府便将褒扬的榜文或牌匾悬表于闾门之上 ,
让百姓尽知,既表彰了善行,又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由此,下层百姓与上层皇权之间得

 

以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

“ ”

“ ”

  再看阀阅。阀阅本是门前立的两根木柱子,左边的称作 阀 ,右边的称作 阅 。中国
讲究家天下,为了不让祖先与宗族创下的功业湮没,后人便将它们记录在这两根柱子上。
由此,阀阅被视为世代因袭的家族地位的标志。两晋时期,打上身份烙印的阀阅,攀比繁

复之风愈演愈烈,惹得皇帝不得不立下一个标准界限: 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

 

丈,柱端安瓦桷黑漆,号乌头。 相似的记载在宋代的《册府元龟》也可以看见。

  在《营造法式》上,阀阅标准中的 乌头 一词演变出这样的解读: 其名有三,一曰乌

头大门,二曰表揭,三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棂星,在古天文学上指的是 文星 。棂星
门意指天下文星出入之地,直通天庭,所以祭祀社坛、或宗庙陵寝这样希望与天沟通的建
筑,多在起始处设有棂星门,把守着天与人的通途。棂星门落实在人间,就是乌头门了。
唐代之前,乌头门还只属于六品以上官员,必坐落在权势大户的府第。讲究人家的乌头门
上,吸收了华表的装饰元素,把柱端的瓦桷(即今云罐)雕饰得精美讲究,彰显本门高贵

 

威严的气派。这个时候,阀阅演化出了尊贵等级,也演化出标榜荣耀、彰显家世的功用。

  表闾和阀阅,一个是 扁表其门 (一横),一个是立柱记功(两竖),组合起来恰好完成

了牌坊的基本造型。牌坊便是经由此路,完成了 进化 吗?让我们再来回首由闾里发展而

 

来的编民制度,也许还会有新的收获。

  汉代继承发展了周代的闾里制度,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出现了里坊制。坊的
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坊的四面各开一门。坊门在两根立柱上面横设牌匾,书写坊名,
表示里坊间空间的分隔。由是,每个里坊都是相对独立的封闭整体。里坊制便于管理,很
好地维护了城市的治安,隋唐时期尤其发达。比如唐长安城,除宫城外,城区分为 108 个

里坊,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坊与坊之间,既明确划分了空间,也划分了
居住人群,比如永兴坊住的是宰相魏征的人,道政坊落户的是酿酒工人,平康坊聚居的

…… 

是风尘妓女

  坊里既然住着贵族大户,有的坊门免不了会沿袭阀阅的思路,考究形制,标榜尊荣。
若某坊坊民在科举、伦理道德上有什么成绩,国家也会在坊门表彰嘉奖,甚至有了什么重
要文告,都会公布在坊门上。日久年深,一座坊门,将门、表闾、阀阅的数种职能统统扛在

 

一身,日益显赫起来。

  时间进入宋代,城市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坊里向坊外 侵街
的现象常有。由是,里坊之间的隔墙逐渐乃至被彻底摧毁,封闭的里坊代之以开放的街巷。
坊墙没有了,只剩坊门孤零零地立着,似乎也很奇怪。人们就将无用的门扇拆卸下来,留
下框架,好便于自由活动。于是,一种无墙体相连、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建筑诞生了,并

——

 

在后来的历史中独领风骚。它就是

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