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走向慈城的师古亭,不由发思古之情。觉得这个进士之乡太多人才人杰,连空气里
都弥漫着文化。当地人带我去寻访慈城冯氏的老宅。冯氏是当地望族。我当然要看冯骥才的
祖居。当地人带我走进一个院,推开一个门,说:冯骥才的父亲就诞生在这张床上。

  我明白,冯父的儿子,也就是那位身高近两米的大冯,虽然不是生在慈城,但是这
个拥有 519 名进士的 2.17 平方公里的空间,那因子,那基因,编织起冯氏后人冯骥才的
生命经纬。

  我的朋友们都叫他大冯。他明摆着的 高人一等 ,谁还能比他大呢?9 月 9 日我走进北
京画院,去看展览:冯骥才的四驾马车。这是他人生 70 岁的一个绽放。然后呢,然后用他

的话说:今天开始进入 70

后 的行列。

  大冯喜欢平行做事,这四驾马车是一次平行绽放: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
我才看到大冯之大。

  因为文学,所以才有对光和影如此敏感的文人画,卖画筹款,才建立起冯骥才民间
文化基金会。他曾经说 2000 年到 2010 年,10 年间消失了一百多万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
落里面有多少个是传统村落谁也不知道。现在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有 1 万个左右。从

文化遗产保护又激发起教育的担当。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
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

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澈镇定的目光。

  我看大冯越往前走,竟是越像他的先祖。慈城人早就说大冯长得和明代绘画的冯氏先
祖很像,而现在,更可感觉到他身上那 2000 举人和 519 进士和慈城的书院、石雕、木雕、
碑帖、匾额、牌坊和手工艺术、彩绘台门等等的因子。那种木质台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
明代建筑,是皇帝敕封给一个慈城官员的,也是冯氏家族,叫冯岳。是刑部尚书,相当于
现在的公安部部长。

  大冯说: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

  9 日的北京画院一楼,实在不是一个宜居的所在。来宾太多,人挨人坐着站着,把本
来的天凉好个秋,变成笼里蒸个透。不过这种桑拿的享受,绝不影响诸神的兴头。所以说
诸神,因为来者大体是文化、文艺各行当里的脑脑头头。想起大冯《雨竹图》上边题的诗句,
只记得这几句:疏疏密密雨,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而今天,是密密雨,浓浓意,深
深情。

  这天,前辈和后生,大家和小记,排排坐吃果果般地挤坐。大冯请两个朋友讲话。他
说一个是文坛上口才最好的,当然是王蒙;一个是画坛上口才最差的,当然是美林。王蒙
说大冯拉的岂止是四驾马车,是七、八驾马车,今天这个展览应该叫:八骏图。说大冯老

是提各种建议,老是要保护文化保护遗产的, 不是个善茬儿。 (大家大笑)我想起大冯在

《南方周末》上呼吁:《宁波慈城与风马牛不相及的凤凰古城 联姻 ,疯了?》王蒙说及大冯

在海外太受欢迎了,尤其是受女性的欢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欧洲女人的心,也是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当然大冯不是猛男,是大家。(大家大笑)美林说对于大冯,文学是终身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