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恶习 的确被沿袭下来了,新中国刚成立后对北京古建的毁损以及 文革 中大量毁

坏古建的行为,似乎也可以从阿房宫 被烧 中找到滥觞。

  汉代住房格局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

……”

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这是我们学生时代读过的《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为汉代作品。想一想,至少在
距今 2000

年时,中国人已经住上了 上与浮云齐 的高楼,这是件让中国人自豪的事情。

  秦代和汉代被认为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我们从文字或现存实物中知道,阿房宫、始皇陵、万里长城、汉长安城、建章宫等都可
以作为秦汉时期伟大建筑的代表,如今,不管它们的实体是否还在,它们都给我们这些
后人留下了规制宏伟、博大雄浑的印象。

  但让人更关心的是,那时像我们一样的百姓是不是都有房子住?房子多大?房子内部
格局和居住条件怎样?都有些什么摆设?

  看了一些史料和出土文物后,知道汉代的建筑、家具的确都已经比较发达,建筑本身
形成了完善的使用格局,室内功能空间比以前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分工,家具的陈设格
局也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模式。

  我见过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东西,也看到过河南郑州及山东曲阜、诸城出土的画像砖石
中的汉代高楼以及附有园林的大宅。2009 年 6 月,我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中学同学传给我

一张手机图片,说是河南三门峡一带出土的四层陶楼,别人要以 20

万元的低价 将这个

稀有文物转让给他,为保险起见,托我帮忙找人鉴定一下。我把图片转发给中国古玩业商
会的宋会长,宋会长回电话说,这东西很普通,以前陕西、河南一带出土过很多,如果是
2 万元钱,可以买来玩玩,20 万元就太贵了。

  人类社会出现等级划分后,住房也有了等级,大致有三个级次:普通百姓是一级,
富人是一级,有权人是一级。百姓有三六九等,富人富裕程度不同,权贵阶层从普通官员
到一国之主也有区别。但三个级次之间的落差应该最大。

中国传统的住房都会有一个院落,汉代一般百姓家院落面积不大,房屋以一堂二室为主 ,
一户人家的居住格局是二进一院。一堂指的是堂屋,二室则离不开卧室。院门算是一进,
进到院里,靠后有一排房子,中间开一个门叫二进,进去后往往就是堂屋。

  汉代的富裕人家则不限于二进一院,最多的是三进,即汉代有代表性的日字形院落。
也有四进或田字形布局的院落。富人的院落自然也都比百姓的院落大。

  三进院落有平行排列的三排房屋,第一排房子有南北通透的门,第二排也有门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