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根据电梯损坏情况,确定中修、大修和专项修理项目。

 

  二、使用单位的相关要求:电梯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是国家为保障人们在公共场所的

出入安全而采取质量技术监督的方法,在电梯全寿命周期设立的一个个安全节点。如同汽车

的年审一样,及时筛选出不合格的和危险的设备并淘汰出局。这项制度保障了我国数百万在

用电梯的安全运行。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家法规规定的检验,与维保单位对电梯的自检有很大

的不同,前者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履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为保证

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查证性检验。维修保养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

中的结论是对设备是否安全给出的结论,自检记录或者报告内容不得少于检验机构检验记

录的内容;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的最终结论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落实相关责任、自主

确定设备安全等工作质量的判定。所谓电梯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

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规定,对在用电梯定期进行的检验。电梯的定期检验通常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但是对于在一

个检验周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接到故障实名举报达到

3 次以上(含 3 次)的电梯,

并且确认上述故障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可以要求提前进行维

护保养单位的年度自行检查和定期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检验标志有效期届满之前

一个月,向特种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四、使用单位管理制度和职责:电梯管理法律规章为使用单位依法管理电梯提供了法律

依据,在这些法规的基础上,电梯使用单位应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电梯使用管

理制度,将国家的电梯管理法规落到实处,保障本单位管辖电梯安全有效地运行。电梯使用

单位的电梯管理工作千差万别,有些单位只有一台电梯,也有些单位管辖着数百台甚至上

千台电梯;有些单位电梯使用强度很大,有些电梯却较少使用。虽然有着这些差别,但是有

些管理制度却是必要的、也是共通的。谈到电梯管理,人们通常只会想到对一台在用电梯的

管理和维护,而忽视了电梯接收前的管理。其实,电梯投入使用前各个阶段的电梯管理同样

至关重要,有些早期留下的缺陷在电梯形成后将无法再更改。所以,完善的管理应该是覆盖

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从全局来考虑,电梯的管理应该划分为接收前管理和移交后管理两个

阶段。

 

  (一)电梯的前期管理。

 

  当一个单位需要配置电梯时,使用单位应计划落实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对电梯进行全

过程的前期管理。做好电梯的前期管理工作,搞好技术可行性研究、工艺方案审定、选用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