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锂离子电芯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能源,它不含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
在正负极间往来运动,电极和电解质不参与反应。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容量密度可以
达到

300Wh/L,重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 125Wh/L。

一、

 电芯原理

锂离子电芯的反应机理是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脱出,往返
穿梭电芯内部而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锂离子电芯更加安全稳定。其反应示意图
及基本反应式如下所示:

二、

 电芯的构造

电芯的正极是

LiCoO2 加导电剂和粘合剂,涂在铝箔上形成正极板,负极是层状石

墨加导电剂及粘合剂涂在铜箔基带上,目前比较先进的负极层状石墨颗粒已采用纳
米碳。
根据上述的反应机理,正极采用

LiCoO2、LiNiO2、LiMn2O2,其中 LiCoO2 本是一

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

LiCoO2 拿走 XLi 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

否发生变化取决于

X 的大小。通过研究发现当 X>0.5 时 Li1-XCoO2 的结构表现为极

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
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

Li1-XCoO2 中的 X 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 4.2V 那

X 小于 0.5 ,这时 Li1-XCoO2 的晶型仍是稳定的。负极 C6 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

当第一次化成后,正极

LiCoO2 中的 Li 被充到负极 C6 中,当放电时 Li 回到正极

LiCoO2 中,但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心以保证下次充放电 Li
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一般通

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所以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

≤4 .2V,放电下限电

≥2.5V。

三、

 电芯的安全性

电芯的安全性与电芯的设计、材料及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电
芯的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的电极电位均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充电电压的增
高,正极材料(

LixCoO2)电位不断上升,嵌锂的负极材料(LixC6)电位首先下

降,然后出现一个较长的电位平台,当充电电压过高(

 >4.2V)或由于负极活性材

料面密度相对于正极材料面密度

(C/A)比值不足时,负极材料过度嵌锂,杭缥辉蜓杆

傧陆担菇鹗麸龀

?正常情况下则不会有金属锂的的析出),这样会对电芯的性能

及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电位变化见下图:

在材料已定的情况下,

C/A 太大,则会出现上述结果。相反,C/A 太小,容量低,

平台低,循环特性差。这样,在生产加工中如何保证设计好的

C/A 比成了生产加工

中的关键。所以在生产中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负极材料的处理
1)将大粒径及超细粉与所要求的粒径进行彻底分离,避免了局部电化学反应过度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