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料原理:

1) 粘合剂的溶解(按标准浓度)及热处理。

2) 钴酸锂和导电剂球磨:使粉料初步混合,钴酸锂和导电剂粘合在一起,提高团聚作

用和的导电性。配成浆料后不会单独分布于粘合剂中,球磨时间一般为

2 小时左右;为避免

混入杂质,通常使用玛瑙球作为球磨介子。

4、 干粉的分散、浸湿:

1) 原理:固体粉末放置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吸附部分空气在固体的表面

上,液体粘合剂加入后,液体与气体开始争夺固体表面;如果固体与气体吸附力比与液体
的吸附力强,液体不能浸湿固体;如果固体与液体吸附力比与气体的吸附力强,液体可以
浸湿固体,将气体挤出。
当润湿角

≤90 度,固体浸湿。

当润湿角>

90 度,固体不浸湿。正极材料中的所有组员都能被粘合剂溶液浸湿,所以正极

粉料分散相对容易。

2) 分散方法对分散的影响:

A、 静置法(时间长,效果差,但不损伤材料的原有结构);

B、 搅拌法;自转或自转加公转(时间短,效果佳,但有可能损伤个别 材料的自身结构)。
1、搅拌桨对分散速度的影响。搅拌桨大致包括蛇形、蝶形、球形、桨形、齿轮形等。一般蛇形、蝶
形、桨型搅拌桨用来对付分散难度大的材料或配料的初始阶段;球形、齿轮形用于分散难度
较低的状态,效果佳。
2、搅拌速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一般说来搅拌速度越高,分散速度越快,但对材料自身结构
和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
3、浓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浆料浓度越小,分散速度越快,但太稀将导致材料的
浪费和浆料沉淀的加重。
4、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柔制强度越大,粘接强度越大;浓度越低,粘接强度
越小。
5、真空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高真空度有利于材料缝隙和表面的气体排出,降低液体吸附难
度;材料在完全失重或重力减小的情况下分散均匀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6、温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适宜的温度下,浆料流动性好、易分散。太热浆料容易结皮,太冷
浆料的流动性将大打折扣。
5、 稀释。将浆料调整为合适的浓度,便于涂布。

(二)、负极配料原理(大致与正极配料原理相同)

1、 原料的理化性能。

1) 石墨:非极性物质,易被非极性物质污染,易在非极性物质中分散;不易吸水,也

不易在水中分散。被污染的石墨,在水中分散后,容易重新团聚。一般粒径

D50 为 20μm 左

右。颗粒形状多样且多不规则,主要有球形、片状、纤维状等。

2) 水性粘合剂(SBR:丁苯橡胶):小分子线性链状乳液,极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

3) 防沉淀剂(CMC:羧甲基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

4) 异丙醇:弱极性物质,加入后可减小粘合剂溶液的极性,提高石墨和粘合剂溶液的

相容性;具有强烈的消泡作用;易催化粘合剂网状交链,提高粘结强度。乙醇:弱极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