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都将在这一框架下重新定位,作为服务业的中国保险业也将随之重新界定自己的服务对象。
随着产业的重新排序和分化,市场将会分为厚利市场(

profitable market)和薄利市场

unprofitable market )。有可能出现外资企业据有厚利市场而把薄利市场让给内资企业

的产业格局。因此,如果定位不清中国保险业在新的分工体制下可能会丧失今天在本国市场
的主导地位,沦为附庸。这将是

WTO 带来的最大的威胁。所以,国内保险企业如何审视自

己的优势和劣势,

“师夷之长以制夷”,通过抓住再定位的机会来化解强敌的威胁,在特定

的目标市场上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是解读 

WTO 的关键。但是,这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再造工

程,而不是简单地

“认识”问题。

《世界银行

1998 年发展报告提纲》在谈到是

“搭上车”还是“落

”的问题时指出“赶上并不是轻而易举,简单迅捷的事,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资本积累”。

 

 面对国外保险企业的大兵压境和国内保险企业群雄逐鹿的局面,新生企业从诞生那一天

起就必须要准备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尽快形成自己在新秩序中的特殊竞争
优势,把这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变成自己发展的最大机遇。

 

 (二)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定位

 

 我们今天的保险业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早已存在于国民

经济的活动之中,但其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

“部门”的形式存在,无

论是经营形式还是经营规模都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将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阶
段定义为

“产业化初期”而不是保险业的发展初期,目的是想更准确地描述出其历史的继承

性和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经营已经相当成熟,而另一
方面市场经济刚刚萌芽并正在遭到

WTO 的强大冲击。今天的中国保险业,既能看到萌芽阶

段的特征,向国际化发展特征,也能看到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甚至是衰退阶段的特征。正是
由于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叠造成了复杂的外部环境,使新生企业在制定各自的市场策略
和发展战略时普遍感到非常困惑,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出现摇摆。

 

 所以在现阶段无论是政府的行业指导,还是企业的发展战略都要分类实施,断不可一刀

切。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保险企业制定各自发展规划的立足点。明确这一点对新生企
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指导新生企业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现存的行业状况

 

 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不是从无到有的,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胎而来的,其必然带有母

体的很多痕迹。由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国有独资企业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变化不
大,所以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不大。这主要反映在市场的准入制度上、市场的结构上、政府
对市场的监管上和业内的文化体系上。

 

 从市场准入制度来看,由于保险业长期在封闭状态下运行,保险业已成为一个垄断程度

相当高的行业。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

WTO 的推动下,金

融保险市场也在逐步开放,但总的来说国家的控制力度相当大,政策准入门槛相当高,开
发度很低,开放的进度也很慢。目前的市场主体还很少,竞争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十分有
限,已进入的企业可以充分共享行业垄断带来的利润。可以说现存的行业垄断保证了各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