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段。

12 月,风量上至 4800m3/min,风压抬至 375kpa。高炉的各项指标得到全面较大的提升

焦比已降至

360kg/tFe,综合燃料比降至 500kg/tFe。

  

3.2 合理的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是指高炉鼓风以怎样的状态进入高炉,包括风量、风温、富氧、风速、鼓风动能
等。高喷煤时由于煤气量增大、焦比降低,料柱透气性降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高炉
的顺行。煤气流的分布,尤其是炉缸初始煤气流的分布,不仅决定了炉缸的工作状态,同时
也决定了高炉软熔带和块状带内的煤气流分布,因此合理的初始煤气流分布,是高炉顺行
的基础。高炉煤气流的初始分布,主要取决于燃烧带,而燃烧带大小和形状则是由高炉风速
和鼓风动能决定的,因此,寻找不同条件下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对保证高炉稳定顺行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燃烧带及其控制是高炉下部调剂的理论基础,它对炉缸煤气分布、炉温
的分布和炉料下降都有较大的影响,而风速和鼓风动能又决定了燃烧带的大小,因此合理
的风速和鼓风动能是保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炉况稳定的基础。风速是重要的鼓风参数,对
高炉风口前的回旋区沿炉缸直径方向的延伸程度起重要作用。合理的风速应能吹透中心,使
整个炉缸截面活跃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炉缸热量充足稳定。我们的操作思路就是用提高入炉
风量并稳住风量,以保证风速和鼓风动能,尽力稳定喷吹量,减少煤气流的波动,以维持
合理的燃烧带长度,吹透中心,活跃炉缸,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积蓄的物理热充足,为炉
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和低硅钛冶炼做好铺垫。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对炉腹没气量的监测,防
止超出上限而使炉况波动。
  

3.3 稳定的造渣制度与热制度, 实现“物理热、化学凉”,提高适应低炉温的能力

  由于钒钛矿冶炼的特点,尤其渣中

 TiO 2 含量高时,炉温过高,炉渣易黏稠,出渣困

难,铁损高,恶化炉缸工作状态,因此,高炉不可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炉温,应要坚持低
硅钛操作,实现

"化学凉"。通过近期的摸索,我们的炉渣碱度由以前的 1.12 调整至 1.20 左

右,炉渣流动性还是可以的,只要炉前出铁顺畅,完全能够保证炉况的顺行,而且渣铁的
的物理热也比较充足,硅钛水平可控制在

0.3 左右,且能完全保证生铁质量。这也是一项打

破传统观点的突破,适当高的炉渣碱度同样能够为钒钛矿的冶炼所接受,并能达到很好的
经济技术成效。
  炉缸热量充足,是高炉保持正常冶炼行程的基础,物理热提高,脱硫效果及流动性等
才能改善,炉况更容易稳定。高炉喷煤后,间接还原改善,减少直接还原对炉缸热量的消耗,
喷煤使燃烧带向炉
  缸中心延伸,炉缸中心吹透,更加活跃,能较大程度改善炉渣流动性,缩短渣铁在炉
内滞留时间,降低还原

 [Ti] 的含量,加快渣铁排放速率,有利于提高冶炼强度。冶炼强度提

高,料批稳定,更有利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