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灰色、灰绿色中一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杂色鲕状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含煤一层
(2 煤层,局部被岩浆岩侵蚀取代或变质为天然焦),厚 1.37~4.88m,平均 2.50m,为山西
组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该段以细碎屑岩及泥岩为主,为海湾一三角洲平原相沉积。②

3 煤

层底板砂岩至

2 煤层底板段一般厚约 20m。主要由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

该段以粗碎屑岩为主,含砂岩比例高,泥岩比例低。粒度变化规律不一,既有向上变细的,
又有向上变粗的。砂岩中有大型交错层理,沙纹层理、粉砂岩中有水平层理。③山西组底界砂
岩至

3 煤层底界段厚约 16m。本段地层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泥岩及细

屑岩极为发育。常有浑浊层理,底栖动物通道、生物干扰产生的变形层理和沙纹层理。砂岩中
含有海绿石,分选性好。该段是三角洲前缘相~分流间湾沼泽相沉积。

 

  

2.2 太原组:厚约 180mo 地层厚度稳定,沿走向、倾向岩性变化不大。由灰色、深灰色

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煤层及灰色、灰绿色细、中粒砂岩组成。相旋回结构稳定,粒
度韵律清晰,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标志层多,物性特征明显,易于对比。①三,灰底至山
西组底界段厚约

44m,由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灰岩三层(二、三

、三

)。三

灰厚

2.4m 左右,三下灰厚 3.2m 左右,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产海百合茎

等动物化石,含燧石结核。厚度大,分布普遍,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层位稳定,是地层、
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为该区太原组上部最大的海侵产物,是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二
灰厚

0~1.8m,为深灰色含泥质灰岩,层位及厚度较稳定,是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层。②五

灰底至三,灰底界段厚约

17m,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石灰岩组成。夹灰岩一层

(五灰),五灰厚度较大,厚 3.10~8.80m,平均 4.50m,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地层、煤层
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该段多为泥岩,基本上为浅海一泻湖相沉积。③八

灰底至五灰底

界段厚约

45m。本段由混岩、粉砂岩、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夹薄层生物灰岩五层(六、七

、七

、八

、八

),其中六、八灰岩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地层、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

其它灰岩局部存在,横向变化大,仅可作为层段地层对比辅助标志层。泥岩的主要成份为高
岭石、水云母,多为水平层理,有植物化石碎片。粉砂岩、细砂岩中呈砂泥互层层理,有泥质
包裹体。本段主要是潮坪相、沙坝相沉积。④九灰底至八

灰底段厚约

18m,由灰绿色细砂岩、

砂质泥岩、薄层灰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九灰厚

2.60~3.30m,平均 3.00m,为生物碎屑微晶灰

岩,厚度稳定,分布普遍,岩性特征明显,是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顶部发育局部可采的
薄煤一层

(14 煤层)厚 0.29~1.08m。⑤十

灰底至九灰底界段厚约

34m。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

灰色中砂岩、灰黑色泥岩、灰色、灰绿色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灰岩二层

(十

、十

),十

灰岩厚

4.30~8.47m,一般 5.00m 左右,含有丰富的生物碎屑化石及蜒科化石,层位稳定,

为地层、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十

灰岩厚度虽不超过

1m,但层位稳定,可做为地层对比

的辅助标志层。中上部以

泥岩、细砂岩为主,顶部夹薄煤一层

(15 煤层),为不可采煤层,从岩性组合来看,该段沉积

是一个完整的三角洲进积组合。十

、十

灰岩的沉积,代表海侵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形成厚

度较大的碳酸盐沉积,是太原组下部最大的海侵期。⑥十二灰顶至十

灰底界段厚

30m 左右。

以中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灰岩一层

(十一灰),煤层二层(16、17 煤层)。16

煤层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

17 煤层厚 0~1.03m 为局部可采煤层。十一灰产大量蜒科化石,

是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层。该段是太原组的主耍含煤层段,为浅海相至泥炭沼泽相沉积。

 

  

3 地质构造 

  大兴井田地处韩庄预测区与孝庄预测区南部狭长地带,东部以

F4、F1-1 断层与福兴煤

矿为界,南部以

F7 断层与张山子矿相邻。 

  

3.1 地层产状及褶曲:井田内褶曲比较平缓,全井田范围内地层走向由东往西渐由近北

北西向转为近东西向,仅在井田东部煤层底板等高线略有起伏,其次级褶曲对开拓布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