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表现为

Po43-对磷矿物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从实验现象上看,随着 PO43-浓度的增大矿化

泡沫的粘稠度逐渐下降,并且泡沫逐渐变细。从品位上看,品位随

PO43-浓度增加而有所起

伏,但总体说来变化不大,但是产率与回收率较清水却大大降低,仍然会造成磷矿原矿中
富集的质量不高,有很大一部分磷矿无法被浮选出来。经与清水对照分析可得出,回水中的
PO43-(以 P 计)浓度必须控制在 10mg/L 以内。 
  

3.混凝沉淀机理分析 

  一般认为,凝聚是指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脱稳的过程

;絮凝是指胶体脱稳后聚结成大颗

粒絮体的过程

;混凝则包括了凝聚于絮凝两种过程。通常把能起混凝与絮凝作用的药剂统称

为混凝剂。在当前的理论研究中,混凝机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少。

 

  

(1)双电层压缩机理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使离子浓度增高,则扩散层厚度减小。当两个

胶粒互相接近时,由于扩散层厚度减小,屯电位降低,它们相互间的斥力减小,胶粒得以
迅速凝聚。

 

  

(2)吸附电中和机理由于胶粒表面对带异号电荷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中和了自身

的部分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因而容易与其他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

 

  

(3)吸附架桥机理,主要是指投加的高分子聚合物与胶粒相互吸附,但胶粒与胶粒本身

并不直接接触,而使胶粒凝聚为大的絮凝体。

 

  

(4)沉淀物网捕机理当金属盐(如氯化铝或氯化铁)或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石灰)作混

凝剂,投加量大得足以迅速形成金属氢氧化物

(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或金属碳

酸盐

(如碳酸钙)沉淀物时,水中的胶粒可被这些沉淀物在形成时所网捕。当沉淀物带正电荷

时,溶液中存在阴离子

(如硫酸根)可加快沉淀速度。 

  

4.废水中 M 离子去除方法 

  

4.1 化学沉淀软化法 

  化学沉淀软化法包括石灰软化法、石灰一纯碱软化法、苛性钠

(NaOH)软化法。一般情况

下先向废水中加石灰乳,调节废水

pH 值到 9.5 左右,钙离子以碳酸钙的形式沉淀下来;再向

废水中加入碳酸钠去除过量的钙离子,在

PH 值>10.5 时,废水中的 M 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

式沉淀下来。该法一般需要投加的石灰乳稍过量,将废水

pH 值调到 10.6 以上,对于钙离子

的实际脱除极限为

40mg/l(以 CaCO3 的形式存在),其中 25mg/l 以胶体形式存在,石灰一纯

碱软化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

M 离子,同时也可以在沉淀和过滤过程中将水中的悬浮物、

腐蚀产物和微生物粘泥等去除,产生的泥渣脱水容易,可进行掩埋处置。石灰价格便宜、来
源广泛,运行成本低,而且可以和混凝过程同时进行,降低水中的硬度和浊度。目前该法已
广泛应用到水

 

  

4.2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除

M 离子涉及阳离子交换材料的使用,包括无机阳离子交换剂和有机阳离

子交换树脂。

 

  无机阳离子交换剂类型包括天然存在的氟石、铝硅酸盐、天然绿砂和磺化煤等。无机阳离
子交换剂具有耐氧化、无有机物浸出、在低盐剂量下硬度泄露较低、对其它阳离子的选择性高
等优点。在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以前常用于水的除钙和除

M,目前虽然仍在某些领域少

量应用,但市场规模不大。有机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大,而且是球形的,不会造成短路
和水流分配问题,因此在软化水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目前,通常采用钠型和氢型等阳离子交
换树脂,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去除水中的

M 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 M 离子要比化

学沉淀软化法更理想,该法无污泥产生,自动化程度高,出水中

M 离子含量相当低,可降

lppm 以下甚至可达到 PPb 水平。 

  

4.3 纳滤膜法 

  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