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现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异。而近代地球环境理论则倡导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长期共存,
主张

"人类是地球的客人",人类要尊重自然,在自然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谋求人类的发展 ,

由此提出了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从这一理论出发,要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

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明确提出了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要求人类要制约自己的活动,

不能单一地把谋求人类发展作为唯一目标。

    从防洪角度来看,人类要做到与河流和谐共处,调整好人与河流的关系。河流的洪水及其
泛滥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对培育人类文明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
展,出现了人水争地的矛盾,人们用堤防将河流、洪水束缚在一个指定的空间,不再允许其
泛滥。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是有利的,但堤防的存在也破坏了水陆的连续性,使沿河湿
地消失,破坏了沿岸生物的生存环境。大坝的建设,从控制洪水来看是有利的,但它破坏了
河流生态的连续性。因此在建设堤防、大坝等水利工程时,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对
于洪水通道的必需空间,应当控制其开发和经济发展,在遭遇大洪水时,使其畅通无阻,
并避免在这些地域建设城市和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城市和重要设施则要避开洪水通道,在较
安全的区域发展。对于已处于危险区域的城市和重要设施,要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总之,
对洪水的出路要有妥善的安排。其一,要根据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
使洪水主要沿河道下泄;其二,在遭遇超过防洪标准的大洪水时,要为多余洪水留出滞留
空间,这些空间应当根据其利用机遇的大小,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有控制地进行开
发。在发生大洪水时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空间行洪或滞洪,确保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同时建
立洪水保险和分洪区经济赔偿体制,保证行洪后这些地区的生产恢复。同时,在这些地区建
立完善的予警报系统和居民避难系统,确保人身安全。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共处,洪水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21 世纪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十分迅速的时期。面对这样的大发展,我们应认
真总结今年长江大洪水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这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