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与工程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

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

”。结合这一培养目标,全国各个高校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知识平台课程的建

设为基础,展开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与工程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与课程
体系的建设与研究。通过调研国内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与工程管理方向)课程的情
况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课程体系缺乏完整统一的教学指导,平台课程的知识体系不系统,
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问
题更加突出。目前,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缺乏自主性、
创新性及针对性;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可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缺少必须靠一个团队
来完成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训练;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相对
滞后,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实践性教育严重缺位

[3]。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在

校期间的学习机会,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造师执业资
格相衔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以建造师执业资格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

 

  (

1)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修订 

  我院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方针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
求,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建造师执业资格综合素质为重点制定土木工
程专业(施工与工程管理方向)的培养方案,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与建造师执业资
格相衔接的、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院认真分析建造师执
业资格四大支撑模块知识点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学生能力
和基本素质培养等方面突出与建造师执业资格相衔接,满足建造师执业资格对于人才培养
的要求,进行了实践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如表

1 所示,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建造

师执业资格的四大知识模块及相应能力培养。

   表 1: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其中,原教学计划中弱化了化学课程,而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的相关课程和在工作中
接触到材料的化学性能时明显缺乏必备的化学知识。其次,施工管理中缺乏污染控制方面的
内容,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施工过程的污染控制,从建设过程到投入使用后室内环境的控
制,无一不需要具备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专业知识的施工技术人员,各个高校的土木工程
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管理方面的训练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新建筑
的建造高峰后,对原有建筑的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将成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近
年来新兴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并加强无损检测
技术成为我院在专业建设中考虑的重点。并且,制图与识图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
图、交流技术、指导生产施工等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不但有建筑施工制图、
识图的基本技能,而且还必须熟悉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根据以上的专业调研和行业发展趋
势的分析论证,结合建造师执业资格的能力要求,我院在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中体现出以下
特色:

①开设《工科化学与应用》、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无损检测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

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试验和课程设计;

②开设“建筑污染控制与管理”专业选修模块,将施

工中的环境污染控制和安全管理融入专业教学中;

③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土木工程施

工综合设计。

 

  (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建造师执业资格要求相衔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
课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系统实践,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土木工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