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果说,员工主动型的小圈子是一种自然的职场行为,那么,由高层

“换血”而生成的

圈子,则与制度文化形成看不见的对峙。

“任何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交替更换,必然带来‘血液’的流动和更新,原有的

人际关系格局也因此生变,受远近亲疏影响,职场的新圈子必然渐次缔结。

”中国国际人才

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认为,这种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不可小视。

“领导默认小圈子,是基于领导对人际关系的再细分、再集约。”包括刘岩在内的许多一

线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有时为了避免

“高处不胜寒”和“孤家寡人”的困境,

通常会在自己周围营造一个氛围轻松的

“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又有两种规则:一是正式规

则(企业制度),即在形式上必须保证领导与下级关系正规;二是非正式规则,即所谓的
“哥们儿规则”,“圈子”内的成员多以这种规则调整彼此关系。

当企业制度与

“哥们儿规则”同时发生作用,这给企业带来哪些结果?专家结合辉瑞制

药近

10 年来内部高层之间的权利斗争。辉瑞的前 CEO 斯蒂尔自 2001 年隐退,但隐而不退,

继续培植自己的权力重心,使出各种伎俩推出

“自己人”金德勒继任,但当金德勒 2006 年当

CEO 后,不仅有斯蒂尔继续恋栈,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很多人都想离开。律师出身

的金德勒本来就没有医药行业的经验,但他用人重点偏离辉瑞老员工,而是喜欢找自己的
人,人事部经理玛丽在这个时候走进他的小圈子。

当然,玛丽的兴趣并不在本职工作上,而是想着怎样讨好金德勒。很快,她变成了金德

勒的心腹、耳目,而金德勒也对她欣赏有加,特批玛丽享有的很多特权。仗着金德勒的宠信,
她在公司内飞扬跋扈,并在管理团队中制造分裂。一个内部人士说,在辉瑞的管理团队里有
两个派别,一派是金德勒和玛丽,一派是剩下的人。

辉瑞是一个以生产止疼片和治疗疾病闻名的公司,而它的管理者却把全部的时间用在

策划政治阴谋和争夺权利上,在过去的十年,辉瑞的股价从

49 美元跌到 17 美元,在生产

研发上也没有重大突破,这个曾经的华尔街的宠儿现在简直是一团糟。

“辉瑞的案例证明,‘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首先发生在圈子之内。”王辉耀解释,由

“哥们儿规则”的存在,这就要求圈子里的成员之间必须要讲义气,在圈子利益的牵引和

鼓励之下,圈子成员完全可以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如此一来,圈子内的认同就变成
一种有效的力量,它足以对任何制度和企业目标实施对抗。

对症下药

§

职场的

“圈子”与职场的沟通,在角度上基本上呈反向变动。

有人认为,杰克

·韦尔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 GE 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沟通的企业文化。

杰克

·韦尔奇强调“只有顺畅地沟通,企业才能不断成功”。韦尔奇所倡导的“顺畅地沟通”就是

治疗

“圈子圈套”的良方。

“我们研究的 GE 公司,所有员工通过完善的沟通渠道,易于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