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2 月 28 日开始生产含钒钛烧结矿,12 月 30 日入炉,每批矿配加 1500 吨,矿批重为 8

吨,吨铁入炉钛负荷为

4.86kg/t。利用钛与 C、N 生成高熔点物质,富集在炉缸、炉底来护炉。

4.降低冶强堵风口

产量从

1100t/d 逐渐减到 700t/d,冶强从 1.16t/m3 降到 0.93t/m3。堵了 4 个风口,分别是

铁口上方的

1#,14#风口和铁口对面的二个风口。堵铁口上方的二个风口是为了增加铁口深

度,堵完后铁口深度从

1.2m 提高到 1.4~1.5m。冶强降低后,因堵风口,鼓风动能从

32000J/s 提高到 45000J/s,减少炉缸中的死料柱,有利于增加炉缸的透液性,减少炉缸的环
流和底流,减少铁水对炉缸炉底的冲刷和侵蚀。

5.使用含钛炮泥

从炉底的三个测温点来看,铁口区域的侵蚀最严重。

1 月 4 日开始使用含钛炮泥,炮泥

中配加

20%含钛 12 的铁精粉,塑性值控制在 110~140,要求易打入铁。加泥方法:先加正

常炮泥,加完后打到炮嘴,将炮嘴的炮泥掏出

20mm,塞入一节含钛炮泥,约 10kg,长期

加入。这样加含钛炮泥的优点是:不会对铁口的深度造成影响,也不会造成铁口难开,因为
只加在炮嘴处,对炮膛没有影响。每天从铁口加入的钛量为

4.32kg,通过加入钛炮泥,增加

铁口区域的含钛量,有利于铁口区域钛的富集。

6.增加炉底温度检测点

12 月 31 日对炉底温度 1 测温孔,分别在 500mm,800mm 位置放置 2 个热电耦,对炉

底温度

3 测温孔,分别在 500mm,800mm,1200mm 位置放置 3 个热电耦。炉底温度 2 下方

为炉底水冷管的出水,不便安装。通过炉底同一深度温度的比较,发现炉底的侵蚀是不均匀
的,给护炉提供参考。

7.炉壳测温

看水工对风口下方炉壳定期巡检,主要测炉壳温(用测温枪)是否正常,炉壳是否开

裂,有无煤气泄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规定当炉底温度在

500

℃以下每班 1 次;炉底温度

500

℃~540℃每班 2 次;炉底温度在 540℃~550℃每班 3 次;炉底温度在 550℃以上每

小时

1 次。12 月 29 日巡检发现 14#风口弯头的拉杆锚座拉开,以及铁口下方炉壳开裂,及

时休风焊补,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8.加强原燃料过筛管理

通过加强原燃料的过筛管理,及时清筛,保证炉况顺行,炉缸中心活跃,增加炉缸的

透液性。

效果:

采取通过一系列措施后,炉底温度

1 逐步下降,2009 年 1 月 15 日降到 500

℃以下,达

到正常水平。炉缸冷却壁平均水温差从

1.4

℃下降到 1.0℃,炉低冷却壁平均水温差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