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适应于制版的密度范围。
  此外,我们知道,目前印刷复制中所采用的原稿种类繁多,它们密度动态范围也相差
甚异,例如:彩色反转片的密度范围可达

0?05~4?00,普通相纸的密度范围也达 0~2?1,

而印刷时油墨在纸张上所能再现密度范围在

0~1?8 之间,这就意味着原稿必须经过阶调压

缩才能再现在承印纸张上。实践证明:如果原稿的密度反差(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间的差
值)大于

2?5,印刷复制时必须进行阶调压缩,这样会造成图像层次丢失过多并且层次并

级现象严重,复制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密度反差小于

2?5,采用合理压缩,复制效果将比

较理想;如果原稿的密度范围为

0?3~2?1,即反差为 1?8 时,此时的印刷复制效果最佳。

  

●原稿的颜色、层次和清晰度。我们衡量印刷品复制质量的依据是:颜色和层次的再现

情况和印品的清晰度。原稿的颜色和层次状况将会影响到印刷复制质量,在原稿制作中,由
于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照相设备和光照条件的影响以及冲洗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等都
会造成原稿偏色,常见的原稿偏色现象有整体偏色、亮调偏色和暗调偏色等。现代印前技术
可以通过扫描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对原稿偏色现象进行矫正。在数字图像中判别原稿是否偏
色的依据是图像中的中性灰颜色,如果在中性灰区域

RGB 三个分量值相等说明原稿不偏色;

或者

LAB 颜色模式下,A、B 的值为 0 说明原稿不偏色,否则存在偏色。

  图像层次是指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分级,如果原稿层次不佳,将不可能复
制出高质量的印刷品。理想的原稿应该是整个画面既不偏亮,也不偏暗,图像的高光、暗调
以及中间调分明,阶调丰富,密度变化级数多,亮、中调部分的层次梯级应完整、丰富。目前,
印前生产中

“崭” 、“闷”、“平”的原稿屡见不鲜,所谓“崭”是指图像最暗处密度大,中间调和

暗调层次损失较多,整个画面反差比较大;所谓

“闷”是指图像上没有高光点,暗调和中间

调接近而缺乏层次,整个画面密度过高;所谓

“平”是指图像最暗处密度不大,高调和暗调

的密度相差不大,整个画面的反差比较小。在数字图像中可以利用灰度直方图来评价图像的
层次,如果直方图上没有大起大落的波峰和波谷现象,说明图像的层次分布比较均匀、丰富。
理想数字原稿在直方图中灰度级分布范围在

0~255 之间,如果某一原稿灰度级分布范围超

过或包含在

0~255 之间,都说明亮调和暗调区域的层次被损失掉了。

  图像清晰度指画面的清晰程度。影响清晰度的因素很多,例如:原稿拍摄时照相机镜头
的抖动、感光材料的解像力以及照明条件等。在现代印前工艺中可以利用扫描软件或图像处
理软件来调节图像的细微层次,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使得复制品更加逼真地反映原稿。但是
如果原稿本身的清晰度不够,仅凭软件来调节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数字图像的清晰度取
决于图像分辨率的
大小,图像分辨率越大对着清晰度越高。
  

3.复制原稿的正确评价

  理想的印刷原稿:原稿的密度范围在

0?3~2?5 之间;画面上亮、中、暗调层次分明;图

像清晰度高;颗粒细腻,图面干净清洁,原稿平整、无破损污脏;画面色彩平衡、鲜艳。
  不能复制的印刷原稿:图像轮廓层次不清,虚晕现象严重;图像上有明显的脏点、划痕、
霉点等或图面严重皱损、污染等;图像偏色现象严重或者色调完全失真。
  可以复制的原稿:这一类原稿复制前要经过大量修正和加工,即便如此,人们也很难
保证其复制质量。这一类原稿的特点:画面偏色或色彩陈旧;画面反差过大,调子过闷,淡
薄;有重影现象,画面清晰度差;颗粒细,图面污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