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早孕期绒毛活检可采取经宫颈 CVS、经腹部 CVS 和阴道穹窿 CVS 三种途径。宫颈绒毛
活检有可能发生标本污染,胎儿或母体发生感染以及操作不便等缺点,自

20 世纪 80 年代

末期开始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穿刺绒毛活检技术问世。该方法有效的防止了标本污染及可能发
生的感染。且经腹穿刺易于达到胎盘绒毛部位,不易发生经宫颈途径而导致的危险。目前该
方法已逐渐取代了经宫颈绒毛活检。方法: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术前

B 超常规观察

胚胎发育情况,测量头臀长度以核对孕周,定位胎盘绒毛部位。腹部常规消毒,换取消毒穿
刺探头选择穿刺点及角度,采用双针技术穿刺活检。双针活检系统由长

15 cm、外径 1.2mm

18 号引导套针,及 1 根 20cm、外径 0.8mm 的 22 号活检针组成。在超声引导下,先将引导

套针经腹壁及子宫穿刺入胎盘绒毛边缘部分,拔出针芯,然后将活检针经引导套针内送入
胎盘绒毛组织,连接含

2-4ml 生理盐水的 20ml 注射器,以 10-15ml 负压上下移动活检针吸取

绒毛组织。拔针后立即观察胎盘部位有无出血及胎心情况。如一次活检的绒毛量不够,可再
次将活检针送入引导套针内进行抽吸,直到获取需要量的绒毛标本。

 

      (五)关于安全性与可行性:
        CVS 后流产发生率及活检所致胎儿肢体发育障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
与中孕期羊水穿刺相比

,CVS 致流产的危险性增加最多不超过 1%。而 CVS 导致胎儿肢端异

常(

Limb Reduction Defects,LRD)仍存在争议。Firth(1991)曾随诊 539 例孕 56-66 天绒毛活

检后的妊娠结局,其中

5 例发生了 LRD,认为过早期绒毛活检易导致胎儿肢体发育障碍。

Smith-Jensen 等(1992)总结了孕 9-12 周绒毛活检后妊娠结局时则认为 CVS 并不会增加

胎儿

LRD 的发生率。为此,WHO 对 CVS 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多中心的监测,发现

216,381 例 CVS 中,有 115 例发生了 LRD,其发生率为 1/1881,而正常对照人群中

LRD 的发生率为 1/1642,二者无统计学差异;CVS 组中横断性 LRD 的发生率为 44.3%,而
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42.7%,二者亦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孕周期的 LRD 发生率在

CVS 组和正常对照人群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因此,WHO 认为,早孕期 CVS 是一项安全
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

WHO/PAHO,1999)。

     产前诊断的原则应为尽可能早地做出诊断以及可能采用安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在
国外

1990 年之后逐渐淘汰经宫颈 CVS,实行 B 超引导下经腹 CVS。Burn 等对 10741 例 TA-

CVS 进行分析,胎儿丢失率为 1.64%,取材量平均为 15.2mg ,穿刺失败率为 0.19%,母体组
织污染率低于

1%,由于取材不足导致无法进行产前诊断的发生率为 0.1%,他们认为经腹 CVS

是一项安全可行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

(Prenat Diagn 2003; 23:295-301)。Philip 等对 1914 名

行经腹

CVS 和 1861 名行早期羊穿的孕 77-104 天的孕妇进行随机比较,在胎儿染色体核型

正常的孕妇中,经腹

CVS 组胎儿丢失率为 2.1%, 早期羊穿组的胎儿丢失率为 2.3% ,无统计

学差异

,但在孕 13 周的孕妇中,  早期 羊穿组的胎儿马蹄内翻足的发生率为 0.76%,而经腹

CVS 组 为 0.16%, 两 者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P=0.07), 而 普 通 人 群 的 发 生 率 为 0.1-0.3%(Obstet 
Gynecol   2004;103:1164-73)。Papp 等总结其 15 年 CVS 经验,经宫颈 CVS 组的操作相关性
胎儿丢失率为

4.8%,而经腹 CVS 组为 1.7%,因此认为早孕期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应首选经腹

CVS(Fetal Diagn Ther ,2002;17:218-27)。北京协和医院产科 2000 年 1 月到 2004 年 4 月期间对
220 例早孕期孕妇在 B 超引导下采用双针套管技术进行了经腹绒毛取材产前诊断,220 例病
例平均年龄

32.04 岁,均为单胎妊娠,取材时间 9-14 周,平均 10.67 周,平均取材量为 17.1mg,

穿刺成功率

100%,操作相关的自然流产率仅为 0.46%,无 1 例发生母体组织污染。结果也表明

9 周之后行 B 超引导下经腹绒毛取材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早孕期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中

国妇产科杂志,

2005)。

 
二、羊膜腔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