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及暴发疫情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五、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分析引起暴
发、流行的危险因素,阐明疾病传播的特点,以提高疫情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六、实验室检测
  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或流行时,各地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原学检测工作,掌握流行毒株的特征。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检测可参照《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实验室检测方案》(附件

2)。

  七、预防控制措施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做好病例
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二)病人病后

7~10 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三)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

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
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四)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工厂等集体机构要
建立健康检视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五)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
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
拭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六)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劝阻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
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
共场所。
  (七)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
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八)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等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

  附件:
  附件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疗方案

  附件

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实验室检测方案

  附件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作出临
床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1.1 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以夏秋季常见。

  

1.2 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健康人可经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而

感染。
  

2.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