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如上呼吸道及临近器官有病灶时应以及时治疗。
    (四)手术治疗
    (1)对单纯型中耳炎控制后,残留鼓膜穿孔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2)对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多主张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治疗的有乳突根
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
    (五)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取猪胆汁 50 毫升,枯矾 35 克。将枯矾研细末与胆汁混合均匀,晾干研成极细末,用时将 3%
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取适量药粉用吹管吹入外耳道尽鼓膜处。
    (六)针灸治疗
    (1)体针:取穴听宫、听会、耳门、翳风、翳明、中褚、液门、太白、阴陵泉、足三里、合谷。
    (2)耳针:取穴神门、肝、脾、肺,内耳、中耳、肾上腺、肾.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耳、内耳迷路、淋巴脓、甲状旁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 3 分钟,
每日 2 次。
    (八)敷药疗法
    (1)全蝎(带尾)6 克,白矾 60 克,冰片 3 克。先将白矾盛铝勺内煅制,研为细末。全蝎焙干,同
冰片、白矾混合,研末备用。先用双氧水将耳内洗净,后用麦秆将药粉吹敷耳内。每日 2 次。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止痛,消肿,排脓,一般 3~5 天痊愈。
    (2)猪苦胆 30 毫升,枯矾 30 克。先将枯矾研为细末,再与猪苦胆汁混合拌匀,晾于为面,装
瓶备用。用时将药面少许置于适量清香油中调匀,即可滴耳(滴前需将耳内脏水用药棉揩净).
每日 1 次。治疗中耳炎,可以清热,解毒,燥湿,一般 1 周见效,疗效较满意。
    (九)按摩疗法
    (1)用手指揉摩耳周围及乳突后、后颈部 20~30 次,按压耳门、听宫,翳风、完骨及耳区的痛点
各 1 分钟。
    (2)用拇、食、中指捏住耳郭做牵抖法数次,然后用中指插入耳内做快速的震颤法。与此同时,
病人自己用手捏住鼻子,向外鼓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做 1 次,有改善耳区血液循环,调节听神
经功能的作用。
    预防与护理
    (1)除病因治疗外,应防止再感染,预防感冒,勿使污水入耳。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要积极
治疗,以免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清除耳分泌物时,应用消毒器械和敷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清除脓液的基础上,需按照病情或细菌的不同,选用滴耳药或吹耳药进行治疗。注意吹耳及
滴耳的正确方法。
    (2)对干性鼓膜穿孔病例,应尽早施行鼓膜俢补术或鼓室成形术,以免中耳炎复发。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

“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

“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 40

℃,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 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

“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

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

③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