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质改变必须修改施工时,应及时上报情况。

 

  

3.3 填方路基施工 

  在进行大规模的路基填方施工前,应先选择一处填方路段进行试验,在试验段内测定
出土的松铺系数、工人平均及最大台班完成量、设备最佳组合以及达到不同压实度所需的压
实遍数。在施工前应先进行清表,将原地表的植被及结构物挖除,若填土高度低于

80cm 则

可在原地表清理完成后将表层土翻松

30cm,再将其平整压实后方可进行填筑。若填土高度

超过

80cm,则可在清表完成后先将路基基底整平并碾压,之后再进行上部土方的填筑。填

方施工一般分成填作区、震压区、检测区及平整区等地段。在填筑施工时应按照各区间进行流
水施工,首先使用平地机按照试验测定的松铺系数进行土方摊平,并严格控制每层土的松
铺厚度不大于

30cm,路床顶层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则不得小于 8cm。在土的摊平过程中应

保证在每层土方都有一定的路拱以保持路基内的排水畅通。每侧每层填土的宽度都应大于路
基宽度,并保证每侧宽度超出

50cm 以保证边缘土体压实度能够满足要求。之后则可进行土

体的碾压,在碾压时第一遍不开振动,之后再由弱变强进行振动碾压,对于直线段应由两
边向中间碾压,小半径的曲线段则应由内向外按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在碾压时,应使每侧
轮机重叠土体

0.4~0.5m,防止出现漏压、死角等现象,确保碾压均匀。在碾压完成后应按检

测频率对碾压效果进行定期检测。

 

  在填方路基的施工中应分层进行填筑,下层压实后方可继续进行上层填筑,并且要及
时测定含水量,对不同的填筑土质要分别进行干密度的标定。在分段填筑时若纵向搭接处不
在同一时段填筑,则应对先填地段按

1:1 进行放坡并分层预留台阶;若搭接地段同时填筑

则应分层交叠衔接,并且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m。在填方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路堤的坡度及几

何尺寸,并在每层压实后的削坡中不得缺坡以确保路堤稳定性。

 

  

3.4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一般利用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将地表水排出;对于大面积积水则
可用水泵或挖沟排出;对于路基的地下排水则一般采用盲沟、暗沟、渗井等方式,渗水量较
小可以时可使用粘性材料,若水量较大则可使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排水。

 

  

3.5 路基坡面防护施工 

  路基施工会改变地层的平衡状态使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到各种自然条件(雨水和
风化)侵蚀。因此为防止路基坡面因雨水侵蚀或岩石风化而发生水土流失,需要根据边坡的
土质、岩性、高度、坡度、水文地质条件及当地材料等对坡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路
基坡面的稳定性。现阶段,路面防护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种植植被和水泥加固。

 

  在路基坡面上种植植被是一种施工简单、费用低廉、效果良好的坡面防护措施。植被能够
覆盖地表土,调节土体湿度,并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还可改善道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对
于整个路基都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坡面防护选用的植物应具有根系发达、易生长、多年生、
耐寒等特征,若选择种植花草则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坡面防护中不宜选用乔木这样
不利于边坡稳定的植物,而是选用根系发达且生长迅速的低矮灌木。若坡度较高,则应采用
格种草防护或砌石框防护。若为西部缺水干旱地区,则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
料和土拌匀后裹于土内,待草籽发芽成草后不仅能起到固土作用,而且无纺布纤维腐烂对
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还有水泥加固防护,石砌圬工防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防护方式。在路堑边坡多
采用连片带窗孔的护面墙,而在路堤边坡则多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但从环保角度讲,建
议使用种草护坡更佳。

 

  

4、结束语 

  市政公用工程的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工艺比较
复杂且交通流量影响较大,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同外界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