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了要具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
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2.1.2 活性污泥的形态及组成

1、活性污泥的形态
活性污泥的絮体形态与微生物组成、数量、污水中污染物的特性及外部条件

絮体大小一般介于

0.02~0.2mm,呈不定形状,微具土壤味。活性污泥具有较大

的比表面积,可达

2000~10000m

2

/m

3

2、活性污泥的组成
活性污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

源呼吸和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被污泥絮体吸附的难降解有机物;被污泥絮体吸
附的无机物。

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主要取决于栖息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微生

物以好氧细菌为主,也存活着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群体组
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细菌为主,对正
常成熟的活性污泥,每毫升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数大致在

10

7

~10

9

个。细菌虽是微

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活性污泥中哪些种属的细菌占优势,要看污水中所
含有机物的成分以及活性污泥法运行操作条件等因素

真菌构造较为复杂而且种类繁多,是多细胞的异养型微生物。与活性污泥法

处理有关的真菌主要是霉菌。霉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的丝状真菌,它能够分解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但是,真菌的大量的增殖会产生污
泥膨胀现象,严重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工作。真菌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出现往
往与水质有关。

原生动物的主要摄食对象是细菌。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主要有肉足虫、鞭

毛虫和纤毛虫三类。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生物,大多为好氧化能异养型菌。在活性
污泥法的应用中,常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间接地判断污水处理的
效果,所以原生动物又称为活性污泥系统的指示性动物。

以细菌、原生动物以及活性污泥碎片为食的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等)在

活性污泥中不经常出现,特别是轮虫仅在有机物含量低且水质好的系统(即完
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才较多出现,因此轮虫又称为活性污泥系统的指
示性动物,是出水水质好的标志。
2.1.3 活性污泥增长曲线

1、增长曲线
活性污泥微生物是多菌种混合群体,其生长规律比较复杂,但是也可用其

增长曲线表示一定的规律。该曲线表达的是,在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条件满足微
生物的生长要求,并有一定量初始微生物接种时,营养物质一次充分投加后,
微生物数量随时间的增殖和衰减规律。活性污泥增长速率的变化主要是营养物或
有机物与微生物比值(通常用

F/M 表示)所致,F/M 值也是有机底物降解速率、

氧利用速率、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的增殖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停滞期(适应期)
本阶段是微生物培养的初期,活性污泥微生物没有增殖,微生物刚进入新

的培养环境中,细胞中的酶系统开始对环境进行适应。本阶段微生物细胞的特点
是:分裂迟缓、代谢活跃、一般数量不增加但细胞体积增长较快,易产生诱导酶。
停滞期对于后续微生物功能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