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1.2.3 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

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是取一部分处理后的水回流,回流水加压和溶气,减压后进入气浮池,
与来自絮凝池的含油废水混合和气浮,流程见图

2。

它的特点是:①加压的水量少,动力消耗省;②气浮过程中不促进乳化;③矾花形成好,
后絮凝也少;④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种流程大。

现代气浮理论认为: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节约能源,能充分利用浮选(混凝)剂,处理
效果优于全加压溶气气浮流程。而回流比为

50%时处理效果最佳,所以部分回流(回流比

50%)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的气浮法。

 

2 部分回流溶气

气浮法流程图

12  根据气浮池
中微气泡污泥层
(床)有无过滤作
用及水的不同流态
分为:早期

DAF、普

DAF 和紊流

DAF。(具体内容见
附录

3)

2 设计原理(design principal)

DAF 一般设置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前,物理处理单元之后,习惯上将其归为物理处理单元。
若设为两级浮选,为了方便节约,平面布置时常将一、二级浮选池并列,一、二级浮选池是
约有

500mm 左右的液位差保证污水从一级浮选池流动到二级浮选池,而取消提升泵达到节

能效果。体现在竖向布置上,即在设计、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刮渣机拖架

(板)、可调节堰和除

渣槽顶的标高,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关键因素之一,否则会严重影响气浮效果

(泡沫层无法

用机械方法撇除

),这也正是必须采用可调节出水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