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体拉力及伸长量,确保计算出的卡点能更加准确的反映管柱被卡位置。

 

  (

2)经倒扣倒出未被水泥封固管柱。 

  计算出卡点位置后,控制一定的上提拉力,使存在拉力情况下的中性点尽可能控制在
卡点附近,便于一次倒扣成功,可以直接进行下步套铣工序。如果一次倒扣后井内余留未被
固死管柱较多时,可采取对扣接头对扣后,再次进行倒扣。

 

  上提悬重至

75t,反转 100 圈,悬重由 75t

�62t(原悬重 68t),倒扣成功。起管柱起出

3 1/2

”DP185 根+2 7/8”DP196 根,考虑到鱼顶 2 7/8”钻杆母扣规则,首选 2 7/8”反扣倒扣器

打捞

2 趟。第一趟捞获 2 7/8

”钻杆 14 根,第二趟捞获 2 7/8"钻杆 2 根。 

  (

3)采用长度超过单根的套铣筒,套铣清除管柱与套管环形空间的水泥。套铣进尺大

于被水泥固死管柱单根长度后,起出套铣管。

 

  本井先后使用两类铣鞋,共计

16 只完成了套铣作业。套铣前先仔细分析固死管柱在井

筒的弯曲情况,计算出管柱弯曲贴壁位置,便于套铣时的铣鞋选择。前期采用的成品普通铣
鞋,它具有普遍性,在弯曲点以上套铣效果较好,当套铣到弯曲点时,尤其是第二次最为
严重的弯曲时弊端表现尤为明显,不具备针对性,处理效果不是很好,后经设计高强度硬
质合金研磨铣鞋,提高了磨铣效果,顺利完成套铣工作。可见铣鞋的选择在套铣成败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处理到弯曲点附近时,每次所加套铣管不易过多,这时套一根,捞一根,表面看出
来速度变慢,其实不然,因为,在落鱼严重弯曲情况下,套铣出的部分在铣管内严重磨擦
铣管,一方面这部分力变成了阻力,使得加到铣鞋底部的钻压逐渐降低,并且这是地面没
法判断的;另一方面严重影响铣管的安全性能,增大套铣风险。

 

  (

4)用母锥打捞,捞获后倒扣起出套铣出的管柱。 

  落鱼内部被水泥堵死,只能考虑外部打捞。可供选择的有捞筒、母锥,为何一直采用母
锥打捞而而未使用卡瓦捞筒呢?从打捞出来的钻铤可以判断出:钻铤经过长时间的套铣,
鱼顶成不规则的锥形,鱼顶进入母锥后,在锥面上均匀造扣,每次加压

2-3t,在钻铤上都

能造出

12-14 扣,成功率达到 98%(倒数第二次失败,是因为下部带有震级器和加速器,

造扣圈数及压力不够,未能带出)。这样处理事故的成功率很高。若采用卡瓦捞筒,这样的
钻铤截面势必在卡瓦受力不均匀,打捞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严重情况可能会撕裂卡瓦,可
见在这种落鱼不规则情况下采用母锥倒扣打捞效果会更好。

 

  (

5)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套铣、打捞、倒扣处理,直至捞完井下水泥固死管柱。 

  打捞出

2 7/8 钻杆×6 根+3 1/2"钻铤×10 根+Φ148mm 高效磨鞋×1 只。 

  

5 结束语 

  水泥固死管柱即使能全部捞出,但占井时间长,增加修井成本,所以要尽一切可能避
免出现这类工程事故。由于打水泥是个非常复杂要求非常严格的,要求从选井到出方案再到
施工,每个工序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尤其施工过程必须要求专业技术干部现场指
导,以免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套铣过程中要注意保
护套管和鱼顶,不得使井况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