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优点是施工质量易控制、不均匀沉降小,施工速度快,处理深度大等。本工程场地内基岩
起伏较大,埋深(从自然地面算)在

9.000~34.450m,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施工难度较大,

承载力不均匀,造价较高,不宜采用。如果将预应力管桩改为

CFG 桩,做到满足 30 层楼的

承载力,同样造价很高,不宜采用。

 

  

2.4 冲孔灌注桩 

  此种方式的优缺点类似于钻孔灌注桩,但冲孔灌注桩可以在各种地形上使用,对本工
程地质条件而言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宜在本工程中使用。通过上述比较,冲孔灌
注桩可有效地穿透各类土层,成孔适应性强,达到稳定持力层。经过建设单位、地勘单位、施
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近年来本地区已广泛使用冲孔灌注桩,积
累了许多施工经验,适宜本工程采用。

 

  

3 冲孔灌注桩设计 

  

3.1 问题 

  对于此种方式的详勘布点时,需要结合冲孔灌注桩,勘探点应布置在柱位下,一柱一
钻孔,柱下每个钻孔需要钻到稳定基岩下

5.0m 之内。在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较大大直径

桩(桩径大于

2.0m)桩位置应不少于 3 各钻孔,其它桩位至少一桩一钻孔。设计中应根据

详勘及超前钻资料,每桩每柱分别计算单桩承载力,同一栋楼中单桩承载力可能相差很多
然后根据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和柱下反力确定柱下桩数、桩径及承台分布,合理采用不同直径
桩。

 

  

3.2 设计 

  确定好单桩容许承载力后,依照上部荷载的分布于大小,做好布桩的设计。受到荷载大
而集中的影响,在单桩能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单柱单桩,对核心筒及柱下荷载大采
用多桩及群桩承台形式。布置原则:按荷重大小、分布及地层结构,选定不同的桩长、桩径和
持力层深度、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控制桩中距不小于

3D;对每个承台群桩的布置,均力求

使群桩形心与外荷载作用点相重合,使桩基在受水平力和弯矩作用时有较大的抵抗矩。

 超

前钻揭露的同一桩下持力层高差变化较大时,改为小直径多桩承台,通过多桩承台将上部
结构抬起。这样施工成孔有保证,冲孔进度快,施工造价容易控制,实践证明安全可靠,保
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本工程建筑物基础为低桩承台,在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单桩顶所分担
的垂直力和水平力均按规程公式计算。

 

  

4 基础施工问题的处理及检测 

  施工前的超前钻发现,在同一大直径桩基基础下,稳定基岩高差变化非常大。如果要按
原设计布置一根大直径桩基施工,需要回填大量碎石,在有巨大浪费的同时还存在偏桩的
可能,施工工期也无法保证。经分析,采用一桩(大直径)改多桩(小直径)的方式,通过
承台将上部结构抬起。这样修改,施工进度、造价、质量均得到很好保证。

 

  桩基检测包括主要有桩身完整性、桩基承载力、桩端持力层的验证。桩身完整性采用超声
波检测,检测桩基均为合格桩,证明桩身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受到
现行试验条件的限制,对单桩竖向承载力小于

10000kN 的桩基,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静载

实验。根据静载实验结论,反算出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同时结合地勘资料,验算大直径桩桩
基承载力均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对灌注桩桩基进行钻芯检测,验证桩身质
量,对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如果部分桩端钻芯发现桩端仍有溶洞的存在,此时有关单位要
求补桩处理。设计上与地勘单位及参考超前钻的情况协调分析,认为此部分为溶洞为裂隙,
桩端下存在稳定基岩,对检测到的溶洞不用过分担心。针对此情况设计上对桩基承载力进行
了折减

20%,同时加大底板厚度,使桩基形成群桩效应,考虑按复合地基计算基础承载力。

由于单桩承载力及刚度较大,可考虑基础下土体承载力的

10%~15%计入土的承载力作用,

让桩土共同作用形成桩筏基础,经设计验算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避免了补桩对工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