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需考虑与公交车的接驳条件,预留自行车停车位,在起点站象峰站还考虑预留停车换乘的
车位。

 

  

5、车站出入口设置: 

  出入口设置应按当地规划要求满足出入口退让红线要求,(各地规划要求不同,各车
站出入口设置应不要侵入红线尽量,困难情况下可侵入红线设置,但是须保证

3 米的人行

道宽度,并得到规划部门许可。)

 

  出入口应该尽量按有盖设置,但是在路口转弯处,如对行车视野有影响,或对景观有
特殊要求的地段,也可按无盖出入口设置。

 

  出入口均需满足当地防淹涝水位的要求。(可添加防淹挡板)

 

  

6、 风亭设置: 

  标准站多为双端双活塞

+新排风的模式,每端有四个风井,有低矮风亭、高风亭、组合

式风亭三种组合形式,均须保证风口间的距离。

 

  新风开口方向朝向所在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处,且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处比较合理。

 

  低矮风亭新风与排热风、活塞风保持

10 米的距离(风口之间的净距);排热风与活塞

风之间需保持

5 米的距离。低风亭距离拉开较大,占地面积大,对景观影响小,一般低风亭

出地面

1.5 米,并满足防淹涝水位即可;周边做 3 米宽的绿篱遮挡; 

  高风亭新、排、活塞风之间据的均需保证

5 米,可以在平面方向上拉开,也可在竖向上

错位,如果是竖向错位,则需排热风孔在上,新风在下。高风亭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是风
亭整体高度很高,对景观影响大,需做景观处理;

 

  组合式风亭是以上两种形式的组合。

 

  另外如果周边有新建建筑物,且距离风亭很近,也可考虑合建的形式。

 

  选择风亭的高矮形式要根据景观要求、规划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瞬时雨量大小,
并做好排水措施。南方因夏季台风较多,瞬时雨量较大等因素,在设计中宜采用高风亭。

 

  另外新排风距离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处于不同类型的地段,需满足红线退让、环评退距
要求。

 

  

7、人防设计: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功能的地下防
护建筑,地铁人防工程。

 

  各地下站是与相邻的一个区间共同划分一个人防分区,地下部分用区间人防隔断门隔
断,地面出入口及风亭采用垂直封堵的形式。出入口要设置战时主要人员出口,一般要求设
置两个,并且对角设置;预留口不可以考虑兼顾战时人员主要出口。需要设置战时进排风道,
对位设置。其余均需封堵(垂直封堵或门式封堵)

 

  

8、地下车站的对外接口: 

  地下车站的对外接口主要有:市政给排水管、消防水池、通信引入井、冷却塔、

VRV 室外

机、化粪池等。

 

  市政给排水管多从风亭及出入口接驳,具体位置可结合厕所风道布置有所调整;

 

  在市政管网不完善、或不能满足消防水压要求等情况下,车站在靠近消防泵房一侧需设
置消防水池;

 

  通信引入井多在两个对角的出入口接入;

 

  冷却塔多与风亭结合布置,可采用下埋式冷却塔、地面冷却塔的形式,也可结合周边建
筑物(风亭、现有建筑等)顶置。

 

  

VRV 室外机多与车站风亭结合设置,冷媒管长度不宜超过 100 米。 

  化粪池靠近厕所一侧,结合地面用地情况布置。

 

  车站人防封堵需预留以上接口穿越空间及预埋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