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三是绩效价值分配。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有好坏之别,所以

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 岗位员工绩效高/ A

≈ 

岗位员工绩效薪酬高 B

岗位员工绩效低/ B

 

岗位员工绩效薪酬低。

  
因此,组织内部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

兑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
管理权限,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

 

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其次,充分理解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以偏

概全。 

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我们的绩效

管理方案,比如月度考核,就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
考核方案可以是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 KPI 目标值来评价

 

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

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有些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

 

种认识极其危险。

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将

 

其等同于管理的全部,甚至以此作为内部管理的唯一手段。

譬如 AB 公司的老板,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

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
的多,工资就应该多拿。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
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

 

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拿财务审核单据不及时这个问题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

据审核流程 E 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
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

 

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等等。

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

——

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

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

 

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同时,绩效管理必须按被考核者有所区分,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一是不能用一个考核指标考核员工的所有工作业绩。如 DQ 公司老总只是

用一个公司整体月度销售收入目标完成率来考核所有公司的员工,若没完成
则全体加班。倘若公司没完成,员工个人完成了呢;倘若月度目标没完成,但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0%呢?像 DQ 公司老板那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

 

不可取的。

二是考核的频率与激励措施要根据被考核对象进行差异化设置。很多公司

一旦推行考核,都是发放月度考核工资,或者是发放年度考核工资,这其实

——

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事业部总经理需要每月考核吗?一线员工能等到

 

年底才来考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