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活行 为。其二,自知,即人以现实意识为基准对自己的观念、意识过程、相应动作和行为过程
形成某种直接觉知和思维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观念、意识过程、相应动作、相应行为过程展开
的具体状况和品质上的优劣。其三,自塑.即人根据对自己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实际情况的
了解;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展开相应的学习,训练、修养,以便发展自己的德、识、学、能及
身体素质。这就是所谓自我塑造。其四,自正或自我校正。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意识、动作、行为 

 

中的偏差、疏

漏、缺陷,即会进行新的努力。通过学习、训练校正其偏差、弥补其疏漏.纠正其缺陷。自正的另
一个重要表现是.自己一旦陷入心理失衡状态,则努力进行自我调节,抑制某些观念或建构
某些新的观念,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衡。。自正是自觉的一个重要表现。总之,自觉是人意

 

识统一而形成的综合功能,是人心理健康的根本规定因素。 第

  四,心理健康是心理自觉平衡的统一状态,这里引入了心理平衡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心

 

理平衡说:

  心理平衡(Psychological balance )个人在认识上达到主客观统一.人们之间互相尊重、互
相信任,保持着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群体里每个人都认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而心理不平衡则是受歧视、侮辱、有压抑感甚至产生自卑、羞耻、绝望、抱怨、不满等消极情绪。这
段话未给心理平衡下一个科学定义,仅仅描述了些有关现象。因而,对我们的研究来说还是不
够的。何谓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心理的各主要构成部分间协调一致的关系态势。这个定又包
合以下两方面相互联系着的内容。其一,心理平衡是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态势。所谓关系态势
是由诸构成部分组成的关系格局和动态的发展趋势。在心理平衡统一的关系态势下.各构成部
分间具有协调一致的格局,具有某种稳定的积极的变化趋势。其二,心理平衡所指的诸构成成
分间的协调一致。首先是意识与意下心理间的协同一致。其次是各系列的意识过程的协门一致。
各种操作过程、感知过程都根据人生活行为和外部情境的需要及时展开,适时停止:各司其职,
各尽其脱有主有从地恰当展开,达到诸意识过程间协调一致。再次,知、意、情三大范畴的协调
一致。三者的一致主要指自己认识到的自身状况、生活环境、外部对象与自己意识倾向一致,引
起肯定、接受的态度.诱发相应情感。还有,智能、意志与情感的协调一致。意志的控制坚持体
用受智能过程肯定、协调.情感过程受智能过程约束,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也支持智能过程;
从而使人的生活行为合理又坚定地进行下去。最后是不同观念的协调一致。这样,心理平衡就

 

有了上述五个维度的协调一致。平衡是发挥自觉功能的动态平衡。

  上面.我们分四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的自觉平衡密统一说。具有自觉平衡统一状态的心
理,是为健康的心理。上面,是对心理健康的正面论述。为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还须把它与
心理病变相对照。请看下 1

 

一节的论述。

 

  二心理病变状态

  当明确了心理健康后,就可进而讨论心理病变状态或心理疾病了.什么是心理疾病?首

 

先看我国学术界代表性看法。

  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由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
因素引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常损及患者的社会功能、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可大致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