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03

粒顶托到水面,如图

7-2(b)所示。还有可能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进入到不规则的絮体内

部,使絮凝体的表观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上浮,如图

7-2(c)所示。在气浮过程中往往是

上述形式同时发生,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每种形式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7.2  气浮法的应用 

 

气浮法也称为浮选法,主要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

对密度接近于

1 的微小悬浮颗粒。气浮法广泛应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

理,只能除去颗粒大于

30~50  μm 的油珠。小于这个粒径的油珠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不易

合并变大而上浮,称为乳化油。但由于油类物质大都是疏水的,因此乳化油易粘附于气泡
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增加其上浮速度,例如粒径为

1.5 μm 的油珠,上浮速度不大于 0.001 

mm/s,粘附在气泡上后,上浮速度可达 0.9 mm/s。即上浮速度增加 900 倍。因此,在含油
废水处理中常把气浮处理置于隔油池之后,作为进一步去除乳化油的措施。气浮法也广泛
用于处理悬浮物以有机物为主的废水。因为有机物为主的悬浮物颗粒密度小,沉降速度低,
用沉降法处理效率低。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主要应用于:(

a)分离地面水中的细小悬浮

物、藻类及微絮体;(

b)回收工业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如造纸厂废水中的纸浆纤维及填料

等;(

c)代替二次沉淀池,分离和浓缩剩余活性污泥,特别适用于那些易于产生污泥膨胀

的生化处理工艺中;(

d)分离回收含油废水中的悬浮油和乳化油;(e)分离回收以分子或

离子状态存在的目的物,如表面活性物质和金属离子。

 

 

气浮法具有以下特点

:(a)由于气浮池的表面负荷有可能高达 12 m

3

/(m

2

•h),水在池中

停留时间只需

10~20 min,而且池深只需 2 m 左右,故占地较少,节省基建投资;(b)气

浮池具有预曝气作用,出水和浮渣都含有一定量的氧,有利于后续处理或再用,泥渣也不
易腐化;(

c)对那些很难用沉降法去除的低浊度含藻水,气浮法处理效率高,甚至还可去

除原水中的浮游生物,出水水质好;(

d)浮渣含水率低,一般在 96%以下,比沉淀池污泥

体积少

2~10 倍,这对污泥的后续处理有利,而且表面刮渣也比池底排泥方便;(e)可以回

收利用有用物质;(

f)气浮法所需药剂量比沉降法节省。但是气浮法也有缺点,主要是电

耗较大,处理每吨废水比沉降法多耗电约

0.02~0.04 kWh;另外目前使用的溶气水减压释放

器易堵塞;浮渣怕较大的风雨袭击。

 

 

7.3  气浮过程的调节 

 

前面提到,污染物的颗粒是否与气泡粘附及粘附的牢固程度,与污染物的疏水性强弱

有关。有时污染物的疏水性较弱,用气浮法处理时效率很低。为了增加废水中悬浮颗粒的
疏水性,以提高气浮效果,需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称为浮选剂。根据其
作用的不同浮选剂可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等几种。

 

 
7.3.1  捕收剂 
 

废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中许多颗粒表面亲水,不易或不好气浮,需要投

加药剂与颗粒表面作用,改善颗粒与水界面、颗粒与空气界面的自由能,提高可浮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