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它们两个都是密集的腺体嘛,只是细胞的改变,所以这两个要还会鉴别开来,另外,腺癌
它也是腺体很多很多,它的间质有侵润,有没有侵润也需要有一定经验才看得出来,所以
这两个要互相分,所以因此鉴别诊断方面也是。刚才马大夫也问得,到现在为止,他们也
不给你说清楚,不典型增生也不说到底是轻的重的,因为我们用药不一样的,对方对病情
的了解也不一样的,预后怎么样都不一样的。
14 过分诊断过分处理
捡两个实际的病例说明这个鉴别诊断确实有困难。50 年代这个病例是我们一个医学生的姐
姐,她才 25 岁,不育,表现是不育,有功血,刮宫诊断,当时 50 年代还没有刚才我说的
诊断标准,还不知道,到底怎么诊断复合增生,怎么是癌,怎么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当时
没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包括当时我们病理科的老专家胡振祥教授,出了这个情况,他就报
告含含糊糊,不能肯定说是癌或是可疑癌,那怎么办呢,一个才 25 岁,在当时条件,癌
的话,一定是要切子宫,不是癌的话,可以不切,那怎么办呢,对这么一个妇女,我们老
主任,当时 50 年代,我们的老主任林巧稚老教授亲自去病理科找胡振祥老教授,那两个
老教授商量下,看来看去,就是定不了,怎么办呢,到科里讨论,最后也不敢说,你不给
她切子宫,是个癌,怎么办,切了呢,她没有孩子,又那么年轻,最后,我们的老主任,
亲自我把这个病人接过来,我亲自看她,亲自精心给她治疗观察,随诊。当时的条件,所
谓治疗,就是用点黄体酮,因为你们知道生理的周期,前半期是增殖期,有雌激素,后半
期排卵后,有孕激素对抗它,最后内膜脱落,所以内膜是从增殖期转化到分泌脱落,这个
病人是癌也好,是增生也好,我们老主任就希望通过黄体酮给她打了后能够给她转化过来,
所以她亲自给她治,担了一定风险,万一是癌,耽误了怎么办,可是这样做吧,最后。当
时也没什么,现在黄体酮多的很,高效黄体酮,大剂量黄体酮,那时就一种注射用黄体酮,
就这么一种药,后来经过我们老主任这么做,她的内膜就转化为正常了,正常后生了 2 个
孩子,18 年后,因为她还是这个排卵有问题,还是复发了,把子宫切了,确实是增生还没
到癌。后来我们研究这个病例,38 年后,她的姐姐是我们一个大学生,所以我们很容易找
到她,她毕业后做内科,以后分到北京一医院做内科主任,现在退休了,我们打电话问她
说你姐姐还好吗,她说:不太好,生了两个孩子后,现在做了好几个孩子的祖母了。所以
你看,在当年差一点把子宫切了,是吧,所以看起来,我们作为一个妇产科大夫,在治疗
年轻病人时,一定要考虑向我们老主任那种精神,一定要很谨慎,细致的考虑,最后还不
定的话,还要亲自看,经常看,叫他来问情况,完了,就把他治好了。这是 50 年代还没有
国际诊断标准的时候的情况。到了 90 年代,又有一个病人,一般病人,35 岁,不怀孕,功
血,休克,刮宫后诊断为复合增生,复合增生刚才大家还记得这个图象,腺体很密集,但
是它没有不典型增生,所以就给她用孕酮治疗,治疗 5 个月后,再刮宫,没有好,病理诊
断中分化腺癌,已经发展到癌了,当然就不敢等了,就给她,紧接着因为腺体浸润到平滑
肌,周围有平滑肌组织,腺体周围有平滑肌组织,所以他以为是已经浸润到肌层了,那就
是腺癌了,所以就把她子宫切了,但是现在这子宫并没有癌,就是一个中度不典型增生,
没有癌,就有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什么误诊呢,从这个病例我们看出来,确实鉴别是有困
难的,因为它周围有平滑肌组织,这个所谓平滑肌组织是间质里面有平滑肌化生,不是那

 

个增生的平滑肌,所以这一点呢,就给我们混淆了病理的诊断。所以,这个病人呢 ,你看,
一个 50 年代,一个 90 年代,真有那么大差别,(那这个病人有没有打官司?)这个病人
没有提出来打官司。这个呢,不是一个,我觉得所谓的官司,都看你,这个医疗方面到底
有,我不懂,最好就不搞临床。过去,我们都是很严格的分为到底是责任事故还是技术事
故,那所以我就今天讲这个问题,选这个题给你讲,那怎么办呀,也不是没办法,按理我
懂得了诊断鉴别诊断是有困难的,所以,底下讲了,我们任何病人从外院转来的,或者甚
至我们自己病理科来的报告,我们都要持怀疑态度,到底是不是,假如说她很年轻,20 几
岁或 30 几岁,就说她是癌,就持怀疑态度,保留,那我们去找,自己跑到病理科,去找
专家,找他们专搞子宫内膜病理的商量,我们这个病人可年轻了,你诊断癌得小心,因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