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到控制,才能保证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生物活性滤池适合用不加氯水进行反冲洗。
        2.5 絮体和颗粒
        对源水进行混凝处理后产生的絮体和颗粒进入滤池会占去相当一部分的滤料表面积,
使微生物同可吸收利用有机物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大大减少,另外,由于混凝剂的投加
带来的铝盐、铁盐也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因此絮体和颗粒会阻碍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
        絮体和颗粒过多易使滤池发生堵塞,也使得水头损失增长加快,直接影响到滤池的
过滤周期和出水浊度。通过改善混凝沉淀效果可以控制滤前水中的絮体和颗粒物。
        2.6 其他的影响因素
        除以上的影响因素外,源水水质、溶解氧、重金属等因素对生物活性滤池也有一定的
影响。
        源水水质主要是指水的可生化程度。可生化程度越高,相应的有机物去除率也就越高。

        硝化反应必须有足够的溶解氧,由此看来溶解是去除氨氮的一个重要条件,实际操
作中应当保证滤池内溶解氧充足。
        重金属过多会对微生物起到抑制甚至致死作用因此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源水必须进
行预处理。
        3 生物活性滤池的发展与展望
        自 19 世纪 60 年代,国外开始运用生物过滤工艺;80 年代初期,美国人对生物过滤
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提出了贫养微生物理论、最小基质浓度理论、
第二级利用理论等;到 90 年代末,他们对影响生物活性滤池的各种因素的考察已经比较
全面,并从 AOC、DOC、BDOC 等先进检测指标角度对处理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评价,
至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生物活性滤池对 TOC 的去除率在 5 —

% 75%之间,

对 DOC 的去除率在 13 —

% 41%之间,对 AOC 的去除率几乎可达 100%。

        最近几年,对生物活性滤池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滤池对氨氮、亚硝酸
盐氮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其中氨氮的去除率为 76 —

% 87%,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

76.9

% 90.6%。杨开对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双层滤料的生物活性滤池的研究也表明

在未氯化或预氧化的条件下,此种滤池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也是显著的。此外,李亚
新也做了与之内容类似的研究。
        生物活性滤池比传统滤池具有优越性,又不增加任何新的设施,便于在传统的滤池
基础上进行改造,运行费用也很低。生物活性滤池对于我国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许多供
水企业既无资金也无扩建场地的现状来说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
        生物活性滤池要在实践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以下问题做更深入的
研究:
        ① 出水最大 BOM 浓度和滤池反冲洗标准对生物活性滤池的设计与操作非常重要。
        ② 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与条件,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与配水管网细菌的再
生长有关。
        ③ 源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如氨氮、铁、锰)共存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
        ④ 滤池内微生物生长因素(如基质浓度、营养条件)和微生物产物的形成条件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