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今重新审视这些高水准的乡土村落,陈志华认为,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数千年来自

 

觉或不自觉都在践行环保主义。

  他说,去各地保存较好的村落走走看看就会发现,它们大多依山傍水,其对地理学、
堪舆学等学问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就拿人人批判的风水来说,从其最终的表现物 (乡土
建筑)来看,无一不是契合了环保观念,对人的身心放松、调适是很有好处的。中国文化里
素有雅爱自然的传统,山水情结一直强烈影响着农耕时代的知识分子和乡绅。文化大家文

”  

震亨就曾经指出,建筑要 居山水之间为上 。

  还有就是安全感,心理上的安全问题。陈志华说,他走访的典型乡村,他们的先人在

选址时往往充分考虑了 安全感 ,他们总是希望营造仅凭视觉直观就能获得明确的领域
感,背后有山可靠,面前有水环绕,周围的一切都在视野之中,没有不可捉摸的神秘性。

 

四面山环水抱,有屏障,而不是什么八方凭虚,让人心安理得。

 

  抢救一个是一个

  陈志华介绍,这些年他每接触一个村落研究课题,都不敢停留太久,因为中国需要
保护、研究的村落太多,拆毁的速度太快,他总担心在一个村落停留过久,就会有很多珍

”  

贵村落迅速消失, 我们只好贪快贪多,抢一个是一个 。

  在最初开展研究的十几年里,他们没有固定经费,只能依靠出版社的预支稿费工作。
跟出版社签订的合同是一年交一份稿子,然后才能拿下一年的工作经费。他们咬紧牙关,

 

贪多求快 ,当然也绝不草率从事,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村落研究透。

  陈志华对乡土建筑的保护现状很忧心。他举了一个前不久发生的例子:浙江楠溪江目
前一共有 267 个村子,那里的领导在饭桌上当着他的面说,他们只打算留下 2 个;有些

 

县可能一个不留。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对先辈们劳动、创造的尊重和感谢,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兴趣 ,

不屑于欣赏和借鉴他们的成就,这个民族会是健康的吗? 陈志华在《中国乡土建筑初探》

 

一书中问自己,也问读者。